切尔诺贝利成热门景点 “黑暗旅游”如何守住道德底线?

来源:成都商报 2019年08月09日 07:47
 

切尔诺贝利:昔日核禁区成“官宣”景点

这里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核灾难的发生地。灾难直接导致数十人死亡,数十万人被疏散,数百万人受到核辐射的致命威胁。

这里也是热门的旅游景点。游客在废墟中自拍。落满尘土的废弃幼儿园里,不知被何人留下的塑料娃娃引起围观。

这里是切尔诺贝利。

如今,一群群游客穿梭在核电站旁的弃城普里皮亚季,观看荒芜的校园、游乐场、超市和其他带有“末日废土”色彩的场景。他们手中的盖格计数器(用于检测电离辐射强度的记数仪器)哔哔作响,为旅行增添了诡异的配乐。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切尔诺贝利已成为“黑暗旅游”现象(不少人热衷于访问与死亡和痛苦有关的地点,比如纳粹集中营或者9·11事件纪念馆)的最新例子。

人们参观这些地方,可能是为了获得感悟和启迪,也可能只是求刺激。“黑暗旅游”从最初就充满矛盾,社交媒体令情况变得更复杂。这种参观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在这些地方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答案从不明朗。

切尔诺贝利和普里皮亚季一直在“黑暗旅游”的地图上,今年,美国HBO电视网出品的迷你剧《切尔诺贝利》播出后,“鬼城”的旅行预订量暴增40%

据英国《卫报》报道,切尔诺贝利成为热门景点,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一些当地人深感痛心,其中很多人是昔日悲剧的幸存者。事故已过去33年,他们伤痛依旧

有专家建议人们在进行“黑暗旅游”前做足功课,深入了解当地历史、当地人,了解那里发生过的悲剧故事。还有专家认为不必大费周章,只要做好心理准备,并表现出适当的尊重就可以了

“黑暗旅游”

切尔诺贝利不是

唯一“必去”景点

切尔诺贝利和普里皮亚季一直在“黑暗旅游”的地图上。早在2010年禁区放宽限制前,一些通过电脑游戏“粉”上切尔诺贝利的人就已捷足先登。真正的契机在今年到来:英国路透社称,美国HBO电视网出品的迷你剧《切尔诺贝利》播出后,“鬼城”的旅行预订量暴增40%。

“电视剧播完后,我找了很多纪录片,想看看切尔诺贝利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发现有旅游产品,就过来了。”一名拉脱维亚人对CNN说。

在中国某旅游网站上,有从基辅出发前往切尔诺贝利的一日游产品:专业英文导游、专业安全防护措施,参观核电站“石棺”和行政大楼纪念碑,在核电站曾经的员工餐厅用餐,每位游客1088元,每周都有一个旅游团出发。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7月10日,乌克兰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了关于在切尔诺贝利隔离区建立“游客绿色走廊”、取消拍摄禁令的法令,以吸引更多游客。

随着全球旅游产业蓬勃发展,“黑暗旅游”的热度不断升级,切尔诺贝利不是唯一的“必去”景点。CNN称,2018年约有215万人参观了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

“黑暗旅游”一词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学者们在探究,为何那么多游客热衷于参观约翰·肯尼迪总统遇刺的地点。事实上,人们对与死亡和破坏有关的地方总是格外关注。葬于火山喷发的庞贝古城自18世纪重见天日以来,就一直位居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列。“这可不是新鲜事。”“黑暗旅游”网站的编辑彼得·霍伦豪斯对CNN说。

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旅游系主任托尼·约翰斯顿对CNN指出,访问这些地点的动机因人而异、因地不同。有人单纯去度假,有人追求历史的激情,还有人是为了猎奇,甚至是寻找病态的“乐趣”。在这些地方,大多数游客表现得足够尊重。“他们多半是想了解暴行或‘黑色遗产’,看看过去出了什么问题、能从中学到什么教训。”约翰斯顿说。

在英国兰开斯特大学“黑暗旅游”研究所执行主任菲利普·斯通看来,只有黑暗的景点,没有“黑暗的游客”。“无论是去度假还是旅行,都不会让我们感到‘黑暗’,”他告诉CNN,“只会让我们对特定地点发生过的事感兴趣,并从中学到东西。”

访问动机

是去表达敬意,还是看热闹、拍照?

很多人不认同斯通的观点,美国责任旅行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吕贝卡·斯图尔特是其中之一。“访问与死亡等悲剧有关的地方之前,重要的是扪心自问,你的意图是什么。”她说,“你想去那里加深理解并表达敬意,还是打算看热闹、拍照片?”

动机决定行为。美国《华盛顿邮报》称,访问切尔诺贝利的游客中,很多人“表现糟糕”。他们跳上废弃游乐园里的碰碰车嬉笑打闹,在核电站的“石棺”外“比心”。因为美剧《切尔诺贝利》而涌入的“网红”招来了更多反感。6月,一名23岁的俄罗斯模特发布了自己在切尔诺贝利式场景中的挑逗性照片。网友“布鲁诺·祖潘”在社交媒体推特上晒出4张据称是在切尔诺贝利拍摄的照片,其中一张中,穿着防护服的女性拉开拉链,露出内衣。

这些事不只发生在切尔诺贝利。《华盛顿邮报》称,奥斯威辛集中营官方推特账号在3月发布了游客在营地外的铁轨上凹造型的一张照片,并写道:“记住,你所在之处有100多万人遇害。”

这些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轩然大波,一些当事人不得不出面辩解,媒体则争论着什么样的照片和行为在“黑暗旅游”中是合适的。有观点认为,做什么都不合适。

据英国《卫报》报道,切尔诺贝利成为热门景点,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一些当地人深感痛心,其中很多人是昔日悲剧的幸存者。事故已过去33年,他们伤痛依旧。

“记者蜂拥而至,用废墟拍摄廉价的效果。他们会在门槛上放一把小提琴,称之为‘切尔诺贝利交响曲’。没必要在这里搞任何‘发明’。”《卫报》称。

摄影师夏兰·费雷同意这一点。“我认为,尊重就是只展示你发现的东西,而不是带来装饰品、道具等任何东西。”他说,“在纳粹折磨受害者的地方拍摄时装大片,是不恰当的。”

还有一些人认为,拍任何照片都是不尊重,自拍尤其糟糕。“这不仅是纯粹的自恋。越来越多的人不拍照就浑身难受。”斯通指出,自拍已成为现代游客记录旅途的一种方式,但在某些特别的地方,自拍就像在墙上写“到此一游”一样。

6月,21岁的英国大学生亚历克斯·戴维森去了趟切尔诺贝利。“自拍要找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她对《纽约时报》说,“在明知有人遇害或受到严重影响的地方自拍,会让别人悲伤。”

道德后果

“你该把底线画在哪里”

需要考虑“合适不合适”的不只是游客。大多数景点需要停车位、浴室和餐厅,好为人们提供服务。“你必须考虑到取悦游客的道德后果。”荷兰大学历史系高级讲师卡雷尔·沃德勒尔对CNN说,“你该把底线画在哪里?”

在切尔诺贝利的外围,士兵会检查游客的护照和辐射水平,商贩出售防毒面具、防护服、印着“我爱切尔诺贝利”的徽章和带有核辐射标志的特色小吃,比如“辐射冰激凌”。据路透社报道,普里皮亚季的地标性建筑、被弃置30多年的巨型摩天轮经过修复,已在5月1日正式启用。

对这些事情的观感因人而异。“我觉得,坐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里的餐馆吃汉堡、喝可乐非常不妥,但其他人不太介意。”沃德勒尔说。

每个地方情况不同。很少有人觉得在庞贝和罗马大斗兽场里高声谈笑有何不妥,毕竟,这里的灾难发生在很久以前。一些“黑暗旅游”景点甚至欢迎人们来吃喝玩乐。CNN报道称,日本福岛县大力推广“希望旅游”,这样人们就不会把注意力全放在2011年那一连串的地震、海啸和核灾难上。

约翰斯顿建议人们在进行“黑暗旅游”前做足功课,“深入了解当地历史、当地人,了解那里发生过的悲剧故事”。斯通则觉得不必大费周章,只要做好心理准备,并表现出适当的尊重就可以了。

虽然争议不断,但在切尔诺贝利,与CNN记者交谈的游客似乎都知道这地方有多特殊。英国人乔·罗宾逊说,他不惜冒着核辐射的威胁,不远万里赶来,就是为了看看人类因为政治算计付出了多少代价。“灾难里有谎言的一分贡献。”他说,“切尔诺贝利的故事证明,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人们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编辑:何佳昕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