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度锐评:痛惜巴黎圣母院才是真正的不忘国耻

来源:看度新闻 2019年04月16日 14:40
摘要:记住历史,是为了避免,而不是欢呼。

“你相信巴黎圣母院有一天会消失吗?”

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台词一语成谶,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6时50分左右,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

巴黎圣母院约建于1163年到1250年间,是巴黎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古迹、观光名胜与宗教场所,每年约接待1300万名游客参观。火灾起于阁楼,蔓延速度极快,从报告起火到火焰窜上房顶仅仅用了一两分钟时间。整个木质内部结构都在燃烧,塔尖已经在大火中被摧毁。人们看到火光时,圣母院的顶部已经陷入了一片血红。谁能想到,这座走过八百多年岁月,亲历无数历史,在无数战乱中幸存的传奇建筑,会因为一场火灾而暂别人类舞台。

曾几何时,我们曾天真地以为在这个世界上伫立了几百年、几千年的遗迹,会有耐心在短短几十年的人生中静静地等候我们去游历、去相识。直到一个寻常的清晨醒来,当你看到800多年历史的塔尖,一秒时间,就在隔着手机屏幕那场大火中轰然坍塌。伴随着人群的惊呼,才猛然意识到,原来,不光人不等人,这个世界也不会等人

曾去过巴黎圣母院的人,感叹自己美好的记忆随大火湮灭;还未来得及到访的人,遗憾只能在影像和照片与其相见。这不仅仅是一处历史遗迹,在更多人心中,它代表着一种文明,凝聚着人文精神。人类的悲欢,在此刻相通,不再奢求一切永垂不朽,只希望能在这个世界的下一次无常变迁前,多去看它几眼

面对眼前的火灾,“历史”在巴黎人面前燃烧和毁灭,巴黎街头的人们在火光中驻足,唯有跪下祈祷,低吟祝愿,愿那栋承载沧桑岁月的教堂能够挺过这场劫难。

全球共悲痛,国内的社交平台上却出现了大批刺眼的言论。竟有人在网络跟帖中幸灾乐祸,甚至渐有变成主流声音之势。在为灾难拍手叫好的同时,还与百年前的圆明园焚毁联系起来,用“报应论”渲泄情绪,这种散发着狭隘、恶臭、无耻、愚昧、悖离人性的极端言论,让人感到不安、尴尬,甚至丢人

要清楚的是,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圆明园毁于1860年。烧圆明园的人不是建巴黎圣母院的人,他们之间整整隔了700年。1163年的法国封建割据,根本不是现代意义的法国。那些宣扬“天道轮回”的言论,凭什么要让巴黎圣母院承担火烧圆明园的责任?

尤其从全球语境下来看巴黎圣母院火灾,任何一种声音都可能被打上一国之标签。在外国网友眼里,他们会认为是“有中国网友如何如何说”,虽然这些偏激的言论,完全是极端个别,不能代表所有声音,但此时此刻,再小的幸灾乐祸声,都让人刺眼,更令国人不安和蒙羞,让本就对灾难无比痛心的人们平添了一层刺痛感。

同在一条船上,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尤其当我们面对共同的挑战,战争、灾难、杀戮、死亡、地震,这些让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很渺小、孤立无援的时刻,更需要共情共鸣,需要站在一起。

时代在改变,一百多年后的我们,早已不是当年封建愚昧、任人宰割的旧中国。我们理应比当年的法国人更加优秀,更加懂得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是多么的珍贵。正因如此,当我们看到巴黎圣母院燃起的熊熊大火,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更应该比其他人更加悲痛,比其他人更不愿意看到这场大火,因为我们曾经经历过太多同类的悲剧。

我们哭泣,我们痛惜,并不仅仅是为了巴黎圣母院。任何一个文明遗址的损坏,甚至消失,对于全人类都是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记住历史,是为了避免,而不是欢呼。

文字:张强

编辑:张强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