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热搜成都背后的绣花功夫

来源:成都市广播电视台 2020年05月27日 20:37

“生活城市”的人本之道

“只有政府给自己添麻烦,才能给遭受巨大损失的复工复产企业添利润。”两会期间,央视评论员白岩松这样评价成都允许餐饮业占道摆摊的做法。

成都这一做法为何引起普遍反响,成为全国上下的热点议题呢?因为这其中蕴含着成都在城市治理过程中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简言之,这是一个“生活城市”的人本之道。

疫情爆发初期,为保障社区物资供应、满足市民基本生活需求,解决买菜卖菜难的实际,成都市城管委大胆出台一项新政:允许和鼓励流动商贩去小区周边摆摊,为居民提供蔬菜等物资供应。

唐蕾 摄

今年3月,在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生产生活加速恢复之际,城管委又推出“五允许一坚持”服务措施:

允许在一定区域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和夜市

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

允许大型商场开展临时占道促销

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区域贩卖经营

允许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扩大停放区域

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对轻微违法以教育劝导为主。

“五允许一坚持”很快登上微博热搜,受到国内外媒体关注和社会广泛赞誉。

有网友留言说,在困难面前,人民需要什么?最根本的就是生活生存,在就业市场压力增大的时候,出台“五允许一坚持”,让一部分经营困难的人有工作做,有饭吃,就是在解决人民的燃眉之急。这是接地气的亲民的举措,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最直接的体现。

还有网友直言:给小商小贩一条出路,比发几万亿消费券更管用。

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十二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而在“六保”和“六稳”中,排到最前面的是就业。就业事关百姓饭碗,重要性自不待言。

曾经,为了城市颜面,有的城市对小商小贩采取霹雳手段,一点不客气。

今天,成都的执政者认为:城市的脸皮很重要,百姓的肚皮更重要。

截至5月21日,“五允许一坚持”为成都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不仅增强了商家的信心,更让城市有了经济发展的底气。面对困难挑战,唯有心中时时刻刻装着百姓,办法才会多、政策才会活、制度才会见长效。

烟火气 张强 摄

敢于创新的制度安排

城管委这一做法不仅得到市民和网友的点赞,更获得了政府的官宣表扬。近日,成都市委办公厅、成都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对市城管委予以通报表扬,要求各级各部门坚定落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以市城管委为榜样,雷厉风行抓落实,精准施策敢担当。

这是成都去年建立的一项通报表扬制度,旨在用精神激励的方法,来树立鼓励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营造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疫情期间,这样的表扬通报进行了9批次。来自最基层、最细节的点滴创新,为成都城市经济的韧性、社会治理的弹性、产业生态的活性注入源头活水。干在实处、守土有方,成为成都基层干部群众推崇看齐的新风尚。

透过“通报表扬制度”,不难发现一个城市治理的转型逻辑和路径。近日,成都出台《关于建立灵活从业人员服务管理体系的意见》,将城市外来灵活从业人员纳入公共服务管理体系,这是成都“稳就业”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又一创新之举。

灵活从业人员专指城市外来务工者,年龄大、知识少、技能单一、居无定所,办不了居住证,不能长期稳定就业,更不消说享受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子女入学等福利了。他们大多只能做些下力气的、短期的辛苦活,类似于“天天工”、“临时工”。

这一创新举措,将打通政策堵点、创新构建人员登记与保障服务相挂钩制度,与现有户籍和居住证政策衔接贯通,形成全方位政策支撑体系。变管理为疏导、变输血为造血,创造条件鼓励这类人群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确保他们就业有渠道、权益有保障、生活有奔头。推动实现从单向管理向服务民生、从治安管理向综合治理的转变。

来自宜宾叙州区的郑雪英,今年51岁,曾是当地粮站职工,下岗后在小酒厂、超市、餐饮店都干过,收入不高。今年3月25日到成都后,她到锦江区人力资源中心求职,市场为郑雪英进行了求职登记,详细了解她的工作经历、就业意向和培训愿望,开展了就业岗位精准匹配推荐服务,当天下午就将她推荐到一家家政公司。经过培训,她由公司安排在成都一家月子会所从事月嫂工作。

郑雪英说,自己没花一分钱,就找到了这样一份好工作,而且市场还经常对她回访,问她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这让她非常感动。

来自德阳中江的文吉良,今年53岁,现在做房屋装修之类的小工,但很多时候找不到活。每天一大早,文师傅就骑车来到琉璃立交和其他工友在桥下等雇主派活,僧多粥少,竞争激烈。

对琉璃立交桥下自发形成的求职市场,锦江区政法委牵头成立专班,抽调公安、法院、城管、民政、卫健等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不间断巡逻,宣传城市管理和就业政策,打消求职者顾虑。习惯桥下揽活的文师傅第一次走进了正规的求职市场。

“他们是真正的弱势群体,但同样为城市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理应得到城市的尊重和关爱。”锦江区人力资源中心主任黄洁介绍,“人力资源中心愿为灵活从业人员的就业、就医、帮扶、救助等工作免费提供全套服务。”

成都将以锦江区人力资源中心为蓝本,在青羊区、金牛区、武候区各建一个类似的人力市场,长期为灵活从业人员免费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岗位匹配、网上招聘、工会维权、疾病防控、民政救助、文明宣传等公共服务,扩大对灵活从业人员的帮扶和关爱。

截止目前,市场每日组织企业70余家,日均发布岗位信息近4000个,日均进场1000余人次。求职登记4962人,累计达成用工意向2000余人。让每一位劳动者都得到尊重,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充分彰显城市精神和人文关怀。一个新的市场、一份新的工作,将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这座以人为本的城市里,一个都不能少。

包容审慎的执法理念

善于创新的成都常常给人以惊喜,从给街头艺人发“牌照”,接送学生不限行,到现在登上热搜的允许占道经营,无一不是开城市精细化管理之先河。

今年3月8日,有成都市民发现自己违规停放的车辆被贴单了,但这单子并不是罚款单而是温馨提示。疫情防控期间,成都在全国首推市场监管“三张清单”,明确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具体事项。与此类似,成都在城市管理中推行的721工作法(7分服务、2分管理、1分执法),也备受商家和经营者推崇。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在柔性执法与刚性管控中,成都正在寻找城市治理的最大社会公约数。

“五允许一坚持”实施两月以后,在天府新区华阳街道,有这样一场对话。

“刘队,你看下我们摆的规范不,不对我们马上改。”菜蔬五街美蛙鱼头店主一边忙着接待客人,一边请管理者提意见。

“生意好哦,外面都座满了,记得做好清洁卫生,不能占用盲道、影响道路通行”,华阳街道三中队队长一边热情回应,一边认真检查美蛙鱼头周边环境。

以前人们心目中的城管与商贩,是猫捉老鼠的敌视;今天在这里已然变成携手同心、共建共享的和谐。当城市治理的探索让商家、市民和城市环境的实现共赢,这才是大家期待的结果,努力的方向。一个店铺就是一个家庭的生计,商家深知:只有城市这个大家庭好了,小家的日子才能过得安稳。这样的共识靠的就是政策引导和市民的积极参与。

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差,靠的就是精细化管理的绣花功夫。精细谋划、精准发力、精益求精,只要把人民放在心上,就会多想一步、再细一些。“五允许一坚持”体现的正是多元共治的现代化城市治理逻辑:对于临街店铺,大型商场,流动商贩等不同的主体,都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则和管理模式。

在大型商场比较多的锦江区,开展促消费集市活动,对一些热销商品进行外摆促销,有效带动了商场及整个春熙路盐市口商圈人气。截至5月18日,客流已恢复到平时的89%,销售已恢复到平日的八成。作为受益者,商家也积极主动对门前市容环境进行维护,对共享单车停放进行规范。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乱象没有重演,良好的市容环境得以维护。

共享单车 唐蕾 摄

两个多月来,路边经济的复苏为城市增加了超过10万个就业岗位。给流动商贩、自产自销农户、临街店铺带来更大的自主经营空间,让他们得以降低成本,灵活经营,进一步促进了城市商业流通与活跃度,不仅带动了消费和就业,更激发了居民共建共享的热情。

从允许“占道经营”到帮助“临时工”就业,从机制体制创新到落实精细化管理,成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柔性执法、包容执法,努力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广大市场主体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既保障了民生、又增强了城市抗御风险的韧性。包容审慎的理念引发了巨大的城市治理共鸣:我的城市我做主、我的家园我维护。

社会治理现代化

在城市治理这个系统工程中,要善于因势利导,治理者走出舒适区,以精细化服务实现精细化管理,才能探索城市治理的新举措、新模式。敢于创新制度、柔性执法的背后是成都不断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手段的体现。

疫情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综合性大考,它考验城市管理者的营城理念和治理水平。成都始终把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从城市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全面贯彻落实“六稳”、“六保”目标,出台了一系列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的创新举措。

无论是促进复工复产的“20条”、“33条”,还是为企业纾难解困的“专班专员”行动,还是城市管理中的各种创新举措,无不体现出精细化管理的逻辑和狠抓落实的实干精神。这些组合拳的实施,既保障了城乡经济领域安全、有序的复工复产环境,又切实解决了群众所需,企业有了发展空间,群众有了消费场所,城市管理与城市服务有机融合,推动了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的提升。成都因此成为全国千万以上人口城市中感染率最低的城市之一和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经济恢复最快的城市之一。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个体,都意味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但某种程度上也孕育了新的发展契机。旧的平衡被打破、旧的习惯亟待改变。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有打破常规的勇气、危中寻机的智慧,在疫情防控与经济活动中寻求一种全新的平衡。疫情期间,成都的新经济企业集体亮相,面向全球推出多个创意场景和全新产品。这再一次说明:只要我们要积极主动作为,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就会在变局中开新局。

未来,衡量一座城市竞争力的指数不再是GDP,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对城市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敢于创新的制度、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理念,增加了宜居宜业的热度、增加了城市的韧性。一座以人为本的城市,始终要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百姓关心的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

在百姓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让百姓感受到切实的变化,才是这座宜居之城应有的气质。

版面编辑:叶升芃

责任编辑:何静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