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度评论 | 不囿于颁奖礼和短视频 华语乐坛从未没落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12月16日 11:21

“华语乐坛完了!”

近日,某平台举行的音乐盛典落幕,其中揭晓的“年度华语十大热歌”引发了极大争议。 十个席位均被《云与海》《白月光与朱砂痣》《沦陷》《踏山河》《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等短视频爆款BGM攻陷,许多网友对歌名和歌手闻所未闻,但却对歌曲的副歌部分耳熟能详,直言“救命!我好像打开了‘某抖’!”“无语,这充其量只能算十大网络歌曲好吗?!”

一时间,“华语乐坛完了”“中国音乐倒退了十年”迅速形成词条并引起热议。12月12日晚,著名歌手杨坤突然发微博感慨:“我曾经说过,这个时代在进步,可是音乐至少倒退了十年,昨天,我忽然发现我错了,说得太保守了。”杨坤曾表示,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但花几百块钱录个小样,粗制滥造的网络歌曲十分不可取。

诚如杨坤所言,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粗制滥造”的网络歌曲确实对华语乐坛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十几年后的今天,网络歌曲成为了“绝对”的主流,甚至把正儿八经的音乐给挤出了门外。依托新媒体平台,大家都能实现自己录歌、自己宣传,雷同、抄袭、土味、伪古风……将大火的歌曲变形、套娃,一批批相似的套路“爆”曲强势占领大众的耳朵,洗脑的副歌旋律极其符合短视频的定位,人们在一遍遍刷视频的同时,促使这些歌曲获得了极高的热度和传唱度。

实际上,华语乐坛的音乐形式很早就发生了变化,好作品不再像以前的经典音乐一样具备极高的传唱度,但也无法抹去其“好作品”的本质。时代在发展,新一代音乐人显然有自己的创作风格,不可能复制老前辈的路子,如果不求新还可能会背上“抄袭”的锅。但新潮的创作不一定能马上被大众接受,导致传唱度太低,而随意“套模板”的口水歌不仅好写,还朗朗上口能得到好的市场反馈。长此以往,优秀的作品蒙尘,大众知晓的、或是登上榜单的音乐则怎么也绕不出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而经典音乐依旧是十几年前在简单的传播途径下流行起的那一波,这或许也正是人们调侃的一种“倒退”

但“网络歌曲”=“华语乐坛”吗?

回看十几年前的华语乐坛,那时的音乐人数量远没有现在这么多,要当歌手得找唱片公司、找作词人、找作曲人,而现在只要下载一波社交媒体,注册账号发几首歌就能标榜“音乐人”,音乐品质自然良莠不齐。但无论如何,听众的选择变多了,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和风格,而不是都去听唱片公司精心打磨重磅宣传的音乐,或是只局限在“巨星”“天王”身上,一家独大、收听量极高的情形自然难以复刻。但听的东西多了、范围广了,听众对音乐也有了自己的选择、分析和思考,开始意识到了音乐质量的问题,国人的音乐审美也随之提升。

十几年前,华语乐坛的主体是港台乐坛,当时大陆的音乐发展程度与港台相比差距还较大,有名的歌手基本都是港台歌手或是在港台发展的外籍歌手,甚至大部分大陆歌手也都和港台的唱片公司签约。2008年后,我们开始进入网络歌曲时代,大陆的制作公司、团队、艺人一下登上了舞台,与港台唱片公司的差距也在听众的听感上直接体现出来了。但这能说明华语乐坛在倒退吗?华语乐坛的主体转向为大陆乐坛,这只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因制作水平存在差距而出现了青黄不接。随着大陆音乐生态的进步和整合,我们的制作水准也在慢慢跟上时代的脚步,搭配一系列优质的音乐节目衍生出的一批优秀的大陆歌手和音乐作品,华语乐坛慢慢迎来了大陆全面主导的时代。

近几年,选秀文化再度兴起,“爱豆”自带的“流量”buff对音乐榜单的权威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粉丝熬夜刷榜生成的数据,根本上无法反映大众真实的喜好。但这种“文化”也为大众培养起了为音乐付费的意识。虽然大多数好作品还没能得到匹配的收入,但当大众具备了付费意识后,对于音乐是否优质、是否值得购买也会更加谨慎,某种程度上,这不仅让音乐人获得了应有的权益,还锻炼了听众的审美。

前两年《乐队的夏天》走红,独立音乐在全国市场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Livehouse和音乐节成为了大众新的休闲方式,这些独立音乐人的作品,虽然热度不敌那些口水歌,但是在态度上别具一番风味。在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我国举办了几百场大型音乐节,单靠短视频爆火的网络歌曲是绝不可能达成这个数字的。如今的华语乐坛,音乐类型更多元丰富,优秀的歌手和作品也层出不穷,不同类型的音乐都具备数量不少且粘度极高的乐迷,正是有他们的存在,LIVEHOUSE和音乐节才能在全国遍地开花。

华语乐坛没有没落,它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步调默默生长,只是很多人适应了早期港台传播进来的的芭乐情歌,还不能这么快接受新事物。洗脑神曲、靡靡之音仍然是音乐市场最易流行的类型,但如果你能抛弃偏见,避开并不具备“公信力”的榜单,认真去找找好音乐,就会发现华语乐坛不是不行了,而是越来越多元化,爵士、摇滚、民谣……各类音乐都有优质的作品和不少歌迷,音乐人们也在短视频的“侵略”下竭尽所能从夹缝中捧出了“明珠”,但或许是大众对流行音乐已经定了风格,导致很多音乐成为了“遗珠”。

十几年前的华语乐坛众星拱月,明月在、星辉隐;如今的华语乐坛星汉灿烂,大大小小闪烁着独一无二的光芒。其实,近年来也出现了《万疆》《如愿》《如果声音不记得》《错位时空》等堪称经典的曲目,它们在一批互联网歌曲中脱颖而出,这样的故事充分说明,仍然有一大批听众的审美并没有退化。经典之所以经典,就在于它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能不断传唱的,能被循环收听的,能被一代代传承的歌曲。对于音乐作品来说,判断它好与不好的根本在于它的音乐性,而不是它得了多少奖、被短视频采用了多少次,不囿于颁奖典礼和短视频平台,华语乐坛的未来依旧明亮。

文字:孙雨彤

版面编辑:陈轻语

责任编辑:雷启枝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