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美食“打卡”新地标 “东门市井”将于9月中旬正式与市民见面

来源:看度新闻 2019年08月12日 14:51

灰墙、黛瓦、木梁、浮雕.......与周围的高楼大厦和方方正正的临街铺面大相径庭,“东门市井”宛若上海旧时公馆,站在街对面望过去,其精致典雅,古典与现代交错的建筑风格一览无余。走进“东门市井”,闲适的成都市井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仿佛一下子回到几十年前,关于老成都的种种记忆再次浮现,历久弥新。 

图据锦江区人民政府官网

近日,位于地铁7号线狮子山站附近的“东门市井”其打造已进入收尾阶段,将于9月中旬正式与市民见面。这个古色古香的老成都市井文化体验街区跟李劼人故居“菱窠”比邻而建,将李劫人笔下活色生香的成都市井生活再次还原,于喧嚣的城市中独寻一份老成都特有的烟火味,将“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展现得淋漓尽致。 

让成都市井生活重回市民身边 

说起“东门市井”,不得不提故居在此的文学巨匠——李劼人,作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他以《大波》三部曲为代表的文学作品生动而有趣地展现了清末民初时期老成都的生活场景,具有浓烈的地方风味,里面描绘的酒馆、茶铺、赶场、东大街花灯火炮、赶青羊宫等,都是蜀地鲜活的民俗风情写照。“东门市井”占地40余亩,正是以李劫人笔下的老成都市井生活场景为中心,通过公馆建筑群、下沉集市广场、铺板小馆、老式茶铺、凉亭水榭等,生动再现了老成都热闹的市井生活。整个街区主要规划为四川特色美食、市井赶场、传统休闲老茶馆三大业态,不但重现了老成都十八种手艺,还将通过举办“文创集市”,重现“赶集”习俗,让“揣三块铜板买米买菜买欺头,提一个篮子打油打醋打烧酒”的场景再次成为人们的生活日常。等到开街后,市民可以在“东门市井”内与众多成都老手艺邂逅,例如在“皇城坝广场”,届时,市民可以看到展现木匠、纺织匠、铁匠、剃头匠等成都手艺人工作场景的泥塑作品,生动形象、传神逼真,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我们这次强调的是市井文化。”“东门市井”相关负责人张薇反复强调道。据她介绍,此次“东门市井”的三大业态虽各有差异,但都具有“市井化”“平民化”的特点。“不同于武侯祠主要是重现蜀汉文化,而宽窄巷子附近的街区是模仿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打造‘东门市井’的初衷就是想做一个三环内的,重现老成都人记忆、老成都文化的街区。”张薇说。 

 打造成都又一特色文化、美食新名片 

沿着“东门市井”大门走进去,右侧可以看到一条长长的浮雕墙,篆刻着老成都人生活之景,掌柜卖酒、百姓买酒、牛车拉货......每一幅都是以李劼人笔下的市井生活场景为中心的人文展现。继续往前走,便来到“东门市井”最大的建筑体——下沉式广场。这个广场由中间的亭台楼阁分为两部分,里侧上空布满各色纸伞,等到夜晚,灯光点亮,整个广场五光十色,十分热闹。 

广场的后面,便是喝坝坝茶的地方——菱窠茶舍。茶舍由实木和瓦片搭建而成,四面通风,视野开阔。在茶舍一侧上方还挂着爷爷们最心爱的“雀雀儿笼笼”,一侧则摆满了凉爽的竹椅,熟悉的物什、摆件都让成都人倍感亲切。“小时候,爷爷常常一手拿着鸟笼,一手牵着我到公园见朋友,喝茶、逗鸟,这是老成都一辈最爱的休闲方式。”市民小李回忆道。茶舍另一边,王阿姨已经和朋友在这里坐了一上午,她告诉笔者:“就算在炎炎夏日,坐在茶舍内,不用开风扇,也十分凉爽。”自试营业以来,茶舍已收获好评如潮。每天,前来喝茶聊天的市民络绎不绝,一碗清香的老三花茶里装下了成都人一整天的闲适时光。 

与此同时,随着“哈哈曲艺社”的进驻,茶舍和曲艺这两个业态将作为成都市井文化的主力载体,它们作为开放的交流平台,将吸引更多喜欢、热爱、想深度了解成都文化的人来到这里,力争打造成为成都又一文化地标,展示成都传统文化魅力。

编辑:陈轻语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