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国内考古专家学者齐聚邛崃 共寻临邛冶铁前世今生

来源:看度新闻 2019年11月16日 15:44

2019年11月16日上午,“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冶金技术的起源与传播暨临邛冶铁实验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邛崃市邛窑考古遗址公园举行。本次活动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本爱媛大学亚洲产业考古学研究中心、邛崃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国际国内专家学者齐聚,共寻临邛冶铁前世今生

邛崃古称临邛,盛产煤、铁、盐、茶。据《史记》记载“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埒卓氏,俱居临邛”,卓氏和山东迁虏程郑氏迁入临邛依靠冶铁,销铁于西南夷富甲一方。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古临邛境内的邛崃、蒲江等地发现了大量汉代冶铁遗迹和遗物,特别是在古石山遗址发现了中国南方地区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炼铁炉。临邛地区丰富的汉代铁技术、铁文化资源让考古工作者们以此为据开展实验考古活动。

开幕式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映福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邛崃市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北欧亚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DonaldB.Wagner(华道安)教授,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所长梅建军教授等作专题发言。此外还有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爱媛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与学术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学术研讨会。

全流程创新提升,实验考古复原古临邛冶铁盛况

冶铁实验考古作为冶金考古学研究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复原汉代从矿石开采到冶炼铸造的冶铁活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汉代生铁的冶炼技术及其背后的文化体系。在2018年临邛汉代冶铁实验考古中,考古工作者们以古石山遗址发现的汉代炼铁炉为依据,结合文献记载等比例缩小复原修建了一座汉代冶铁竖炉并成功冶炼得到生铁,为研究汉代冶铁技术与技术流程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成功的实验考古案例,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赏与高度认可。

2019年考古工作者们在筑炉材料、炼炉形制、冶炼方法、冶炼燃料等方面进行了调整,炼炉以古石山遗址发现的汉代炼铁炉为原型,复原炉高2.5米,通过炉前工向内添加木炭、矿石进行冶炼,尝试通过调整变量以达到对汉代冶铁技术各方面的深入对比研究,全面真实地还原汉代冶铁技术与冶炼过程。来自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的师生们基于对考古发现的矿石、炉砖、鼓风管的复原,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对汉代冶铁炉从形态到筑炉工艺的复原。此外,在实验过程中还完成了对汉代西南夷地区常见“碗式”炼炉的冶铜实验。

传承古蜀文明,助力打造天府文化新名片

临邛冶铁实验考古作为“古蜀文明传承保护工程”的重要实践,是新时期我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工作中的一大亮点。本次系列活动还增设了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公众考古的环节,旨在更好促进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冶金考古成果的交流,深入研究临邛汉代冶铁技术及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升“古蜀文明传承保护工程”的研究水平。

据悉,依托于古临邛铁文化和邛窑陶瓷文化等丰富文化资源,邛崃市正加快地方特色文创产品的创新与研发,临邛冶铁实验考古活动的成功举办将为邛窑考古遗址公园暨成都临邛国家级文博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添砖加瓦,促进邛崃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助力打造天府文化新名片。(图片据看度记者刘源勋)

看度记者:刘源勋 黄河

责任编辑:刘宝莲

值班主任:何静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