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道+”模式推进 天府绿道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

来源:看度新闻 2020年05月27日 18:01

5月27日下午,“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推进绿道生态价值转化”新闻发布会在成都青龙湖湿地公园召开。

 

会上,成都市委市政府发言人表示成都市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重大要求,聚焦公园城市建设,把天府绿道作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引领性工程,以“绿道+”模式推动“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积极探索“以道营城、以道兴业、以道怡人”的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其中,天府绿道规划总长度1.69万公里,是一个覆盖成都全域的绿道体系,目前已建成3689公里、完成投资341亿元。

那么如何建好、管好、用好天府绿道,成都又将如何创新推进生态价值转化呢?

统筹实施“绿道+生态涵养”

厚植青山绿水的生态价值。没有“绿水青山”就没有“金山银山”。一是突出保育生态资源“存量”,制定天府绿道规划建设系列导则,梳理1.15万平方公里生态基底,设置三级共73条生态廊道,实行重要生态绿隔区内用地减量政策;出台公园城市建设条例、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以法律规章严守生态红线。二是突出提升生态资源“质量”,紧贴城市人文特点和资源禀赋增绿筑景,推动绿道串联生态区55个、绿带155个、公园139个、小游园323个、微绿地380个,增加开敞空间752万平方米,蓝绿交织、水城共荣的城市生态布局加快形成。

创新实施“绿道+场景营造”

拓展绿色发展的经济价值。成都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挖掘绿道经济价值,着力实现优质生态和高端产业双提升。一是坚持场景植入,打造绿道经济新业态。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在绿道有机植入创新文化、前沿科技和商业模式等新经济特色因子,“绿道+夜市”的夜游锦江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绿道+美食”的沸腾小镇年营业收入近1000万元。二是坚持功能集成,促进农商文旅体融合。依托绿道体系布局培育乡村旅游、创意农业、体育健身、文化展示等特色产业,植入文旅体设施2525个,其中,文化设施641个,旅游设施580个,体育设施1223个、科技展示应用设施81个。三是坚持品牌营销,放大增值效应。围绕打造天府绿道文旅IP,深化“市场需求+精准营销”方式,统一品牌运营、推出精品游线,培育形成夜游锦江、江家艺苑等绿道场景品牌68个。

融合实施“绿道+公共服务”

提升美丽宜居的生活价值。成都围绕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坚持“设施嵌入、功能融入”理念,以绿道为平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一是优化服务供给,提升绿色服务感知度。结合骨干绿道和重点公园等公共空间,统筹布局11类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构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二是完善慢行服务,提升绿道系统可达性。有机融合绿道与公共交通、消费商圈、生活社区,全面推行开敞式街区,加快建设1000条“上班的路”“回家的路”。三是丰富公共活动,实现引流聚势可参与。以绿道开敞空间为载体,开展各类文体活动1000余次,约1500万人次参与,简约健康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系统实施“绿道+制度创新”

彰显引领转型的社会价值。成都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原则,探索共建共享、协同高效的绿道建管体系,以制度创新引领城市发展之变、治理之变。一是创新“一体设计+整体运行”的运营管理机制,绿道规划建设初期预留运营管理的空间和接口,保证各个环节无缝衔接;建立“边建边招”的资产出租新机制,满足项目运营个性需求和周期需要,提升价值转化的综合效益。二是创新“主体多元+市场主导”的投融资机制,把绿道建设与旧城改造、水体治理等工程有机整合,推动项目建设集约化和高效化;制定出台利益分配、证照办理、租金让利等普惠性政策,鼓励支持市场主体参与绿道建设运营。三是创新“存量活化+弹性预留”的土地利用机制,通过置换调整存量建设用地指标,实现零星分散的地块集中使用;统筹其他建设用地节余指标,定向保障绿道产业发展和商业开发的适度规模;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弹性划定临时性区域和植入临时性设施,从事特定经营性活动,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两年多来,天府绿道正成为公园城市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文化名城最时尚的创意表达、造福后代最宝贵的绿色财富。成都还将继续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成都方案”,努力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蜀川画卷!

看度记者:林铎

编辑:张静雯

版面编辑:邓海燕

责任编辑:张琴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