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飞”向宇宙 从宇宙望向成都

来源:看度新闻 2020年06月10日 17:42

世界之大,我们最远能走到哪里?无论如何跋山涉水,我们用双脚能丈量的风景是有限的,而科技则能带领人类突破极限。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商业卫星产业持续发展,卫星研制与市场需求结合日益紧密,越来越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

想象一下,拿起小小的手机,就可通过AI卫星从50万米高空俯瞰整个地球,无论是南北两极绝美的极夜、极昼,还是我们脚下车水马龙的城市日常,都能从宇宙中睁开探索的“眼睛”,这就是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国星宇航)正在做的事。

截至2019年12月,国星宇航已顺利完成6次太空任务,成功研制并发射了9颗AI卫星。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卫星全直播互联网平台——直播地球APP,以及卫星地图互联网服务SaaS平台——ADACLOUD,免费为个人、企业提供卫星互联网产品服务。

商业航天最大的瓶颈就是成本。只有当置于具体场景中才能发挥价值的卫星,覆盖某一区域的时间频次就决定了其应用水平。如何利用卫星监测自然灾害、交通状况?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熊文轩表示,必须提高覆盖某一区域的更新频次。

“当有60颗卫星时,能够每天覆盖成都,假如数量增长到200颗,甚至能够做到15-20分钟就覆盖这个区域。”熊文轩告诉看度记者,降低成本的核心就是用相同的钱去发射数量更多的卫星。

想提速,只能用数量去解决。

目前,国星宇航尝试和国内其他卫星企业和厂商针对轨道、频次通力合作,预计在未来三至四年内发射近40颗卫星。

“加我们已有的9个卫星,待整个布局成型后大概能够达到5、6小时的更新频次,例如预防灾害等应用场景就能更快速地呈现和实践。”

国星宇航发射的三星堆号AI卫星 叶升芃 摄

探索宇宙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全国商业航空“2+N”的发展模式中,成都无疑是片沃土,才能使国星宇航从60平米的孵化器里成长为占地近4000平米的高新技术企业代表。

6月3日,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科创政策与人才政策得到再次丰富与细化,

“人才新政在国星宇航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我们现在去招北航、北理等高校的人才,他们都会考虑到成都的一些实际落户人才政策。”熊文轩表示,这些对商业航天有着坚定情结的学者们,同样为成都开放自由、乐观包容的文化魅力着迷,这也成就了如今国星宇航科技作为成都新经济的代表性企业,却仅有他一位“土著高管”的有趣状况。

国星宇航的一名软件开发人员正在工作 叶升芃 摄

除了人才方面,成都对硬核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也对国星宇航影响颇深。公司早期开发的明星产品——如今已经被成熟运用于成都20多个产业功能区的“园区之眼”,在开发初期,是通过政府的帮助才得以与西航港产业园区成功对接,从而获得了能够应用技术、理念、服务的场景。

全球城市竞争中,唯有最大限度发挥出企业的主体优势,才能抢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成都深谙其道。随着越来越多响亮全国的高新技术品牌发展壮大,成都将抢占新时代的赛道,走出科技与人文并存的发展之路。

看度记者:何泽曦 叶升芃

版面编辑:冯天赐

责任编辑:张琴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