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穿上长袖还有X天 如何正确打开“立秋”?

来源:看度新闻 2020年08月07日 10:58
摘要:秋乏?那是你没睡够!

盼望着、盼望着、它来啦!

经历了数日高温“蒸煮”,我们终于在蓉城从夏天下到秋天的一场雷雨中,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立秋

有道是: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大寒蝉鸣,传统意义上的秋天从此开始了。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但是,立秋并不代表我们能彻底告别高温,初秋期间天气仍然酷热。据成都气象消息,8月7日立秋有雨,天气稍显凉爽,但8月8日气温又将蹭蹭回升到34℃,天气多云到晴。

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也就是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大约在今年的9月初

初秋,有哪些流传下来的习俗?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小编吐血整理了最全“入秋攻略”,看完别忘了转给亲朋好友,顺便点个赞!

秋至 李荣伟 摄

贴秋膘

民间习俗要将立秋时的体重和立夏那一天进行对比,检验胖瘦,体重减轻叫“苦夏”。古时人们基本崇尚肥美,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就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点肥的腻的,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但随着人们审美的变化,现在的“贴秋膘”在不少年轻人眼里成了“减肥”的代名词。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有些地区还以此来预防“秋痱子”,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逛绿道

老成都人都知道,立秋白天虽热,但昼夜温差却和夏季不同。一早一晚,入秋后还能吹上些凉风。如若提不起劲,就去咱们成都的天府绿道打卡运动一下吧!此时叶未黄、花未谢,桂花正是飘香时,一条条慢行绿线,能够一扫秋乏的疲倦。

打卡初秋银杏

秋染锦江岸 李荣伟 摄

再过一段时间,成都又要迎来全民打卡银杏叶的时期了。看银杏是成都人特有的娱乐方式,虽然还没到银杏叶的“巅峰时刻”,但率先拍照记录下银杏从绿到黄的变化过程,相信在票圈也能获得一众点赞哦!

立秋时节,要注意防止暑湿邪气的入侵。初秋,容易出现疲倦、乏力、口干、心情烦躁的情况,这时候就要拿出“四大法宝”:充足睡眠,调养精神,清淡饮食,预防感冒

规律起居,充足睡眠

立秋后,起居调养方面,当“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顺应阳气收敛,却又不是太过,使肺气得以舒展。且季节变换之期,当随冷热变化,适度调整衣着,以利机体适应气候变化,方得以避免受凉感冒。

“春困秋乏夏打盹”,立秋后不仅仅是困,还让人觉得浑身乏力提不起劲。入秋之后不少人午休少了,加之工作生活压力大,易熬夜,睡眠时间也就随之减少。人困乏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睡眠。大家应避免秋乏的现象出现,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锻炼的时候要循序渐进。

气定神闲,调养精神

“气定则神闲,神闲则性静”,秋季五脏归属为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烦躁悲忧之情绪。秋季人们既有收获的喜悦,也难免触景生情,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失落感。因此,在进行精神调养时,要坚持内心平静,神志安宁。收敛神气,才能养气。不要让自己的心思太辛苦。在情志上要忌悲忧伤感,遇伤感事则主动排解,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咱们成都即将迎来大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不妨趁这个机会多去户外走走,以“大运精神”为引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调养精神

滋阴润燥,清淡饮食

立秋时节的饮食养生,如《饮膳正要》所言,“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因此入秋宜注意滋阴润燥,适当选食芝麻、糯米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何静 摄

夏秋交替时节,身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无机盐大量消耗,再加上食欲不振,活动减少,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多。

因此,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维护健康的重要一环,可选择一些富含维生素和钙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制品等,也可以饮用一些果汁,如橙汁、柠檬汁、番茄汁等既可补充维生素,还可帮助消化、健脾开胃、提高食欲。

此外,立秋时节还应尝试多吃一些清淡食物。清淡饮食能清热、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同时注重蛋白质的摄入,每日摄入量在70至90克为宜,且最好一半以上为鱼、虾、鸡肉、鸭肉、蛋、奶和豆制品等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优质蛋白质。

增强免疫,预防感冒

经过长期高温的袭击,人体的免疫力已经下降。大气相交,季节变化,势必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因此,立秋要尤其注意饮食起居,无论是小孩还是成年人,睡眠都要放在第一位。

气候上来看,秋季风干物燥,应尽量少用空调和电扇,注意冷暖变化,以防疾病“秋后算账”。做好咽喉炎的预防,应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充足睡眠,积极防治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如果出现咽喉肿痛的现象,可以及时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类的中药,比如穿心莲等,症状严重者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发现身体出现食欲不好,睡眠不好,一动就出汗等状况,说明身体可能出现了气虚、血虚的状况,可通过食疗养阴补虚,比如用黄芪、党参、西洋参沏水喝,或者麦冬、五味子、山药、百合等做粥喝,可以给身体补充气血,若严重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在秋季一般要少食多餐,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进食油腻食物。

陈轻语 摄

2020年已步入了第三个季节,虽然国内新冠疫情防控情况相对稳定,我们依然要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到人群聚集处戴好口罩,加强外来商品的检测与消杀,对外来人员做好隔离观察工作,防止秋冬季节疫情反扑,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立秋,安。愿你我都能舒适、健康享受即将到来的蓉城金秋。

编辑:叶升芃

版面编辑:冯天赐

责任编辑:何静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