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起 成都市21个路口“直行待行区”运行时间将调整

来源:成都市交管局 2016年03月09日 12:01

2015年1月至今,我市中心城区陆续在八宝街路口、牛王庙等21个路口实施“直行待行区”交通组织模式,有效延缓了高峰期路口车辆排行长度和通行压力,平均每个路口每小时能多放行500—600辆车,每小时平均通行能力提升10%左右,路段平均车速提升14%左右,路网通行能力明显提升。

“直行待行区”交通组织模式仅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时段(7:30-9:00、17:00-19:00)实施,从3月10日起,成都交警将对“直行待行区”的运行时间调整为7:30-19:00的全白天时段运行。同时,为全面推广“直行待行区”交通组织模式,力争早日“成线、成网”,形成更大的规模效应,成都交警梳理了80个具备条件的路口,今年将再选择20个路口设置“直行待行区”,进一步提高路口精细化管理水平。

直行待行区效果好 通行能力大幅提高

市交管局科规处民警介绍,经过成都交警对21个“直行待行区”路口交通组织模式的现场流量统计和仿真模型论证,路口通行能力平均提升幅度约8%-10%,以八宝街路口为例,一个小时路口可多通行729辆直行车辆,通行能力提高8%-10%,同时路口排队长度缩短40米左右。路段平均车速提升14.3%左右。以西大街一线(人民中路至西门车站)为例,该路段的八宝街、北巷子、西门车站3个路口均设置了“直行待行区”,高峰时段出城方向的平均车速从14公里/小时提升至16公里/小时,行车速度增幅约14.3%。使路网通行能力得到提升改善。21个路口均为传统堵点,设置“直行待行区”后,路口通行能力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起到了“一子落全盘活”的效果,路网通行能力实现了无增长改善。在2015年至2016年2月全市新上牌汽车77.28万辆、汽车保有量达到378.3万辆,红星路、川藏路以及地铁3、5、7号线路同时开工的情况下,通过采取设置“直行待行区”、强化“以静制动”、开展“治乱缓堵”等组合拳,中心城区路网高峰平均车速维持在15公里/小时,拥堵持续时间、拥堵路段没有明显增加,交通拥堵现象没有进一步恶化。

还将增“直行待行区” 力争早日成线成网

目前,交管部门已经在人民东路路口、牛王庙路口等21个路口实施了“直行待行区”交通组织模式,效果很明显。除了运行时间会延长外,设置区域还将扩大,力争早日“成线、成网”,形成更大的规模效应,成都交警梳理了80个具备条件的路口,今年将再选择20个路口设置“直行待行区”,进一步提高路口精细化管理水平。

民警也介绍了“直行待行区”的原理,就是在保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协调通行的情况下,通过对路口内时空资源的二次分配,充分利用路口内闲置空间的资源,以前一阶段信号时间换取道路空间,以道路空间争取通行时间,在不影响路口左转车流线型的基础上,利用相交道路左转信号灯的全部或部分绿灯时间,让垂直道路上的直行机动车提前通过停车线进入路口等候,当直行绿灯时可以直接驶出,增加路口通行能力,减少路口排队长度。

提醒:21个“直行待行区”路口

八宝街路口、成都旅馆路口、红照壁路口、人民东路口、北巷子路口、一环路乡农寺路口、一环路牛王庙路口、二环路科华立交路口、二环路双楠路口、二环路光华村路口、二环路成温立交路口、二环路高笋塘路口、二环路建设北路路口、二环路杉板桥路口、二环路双林路口、二环路牛市口路口、二环路锦华路口、二环路龙舟路口、科华南路火车南站东路路口、天府大道府城大道路口、府城大道科华南路路口。

延伸阅读:

路口精细化交通组织 从1.0时代走向3.0时代

成都交警多年来也一直在路口精细化管理上不断摸索。从推出“机非时空分离法”,进入了以分离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平面交通冲突为主的路口精细化交通组织1.0时代;实施“路口禁左、路段掉头”“右转弯车道与公交专用道共用”举措,进入以简化交通流、提高通行能力为重点的路口精细化交通组织2.0时代;深挖路口现有资源,取消部分禁左措施,合理优化禁左时段,推广“直行待行区”,标志着成都进入“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路口精细化交通组织3.0时代,通过对路口时间资源、空间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从路口到路段再到路网通行效率的整体提升。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