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园为“老师”,以大自然为“教科书”,三原外国语学子变身小科学家啦

来源: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 2020年06月22日 15:16
摘要:在这堂特殊的地理课上,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初一年级的同学们走出教室,以校园为“老师”,以大自然为“教科书”,在初夏的绿茵和清风中,人人变身小科学家,学习探究“植被生态效应”。

“我们的身边都有哪些植被种类?”

“不同的植被类型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水土流失都和哪些因素有关?”

……

在这堂特殊的地理课上,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初一年级的同学们走出教室,以校园为“老师”,以大自然为“教科书”,在初夏的绿茵和清风中,人人变身小科学家,学习探究“植被生态效应”。

三原外国语学校的地理课

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学生进行“水土流失因素”实验演示

探寻自然的秘密

学校里藏着一个迷你版“植物研究所”

以“研学”的方式打开学生课堂,在三原不是头一回。

据悉,每年三原外国语学校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组织师生走进建川博物馆、川菜博物馆等研学基地,重温历史记忆,感受家乡文化。

三原外国语学校研学活动

今年受疫情影响,常规研学活动无法开展,三原的老师们便把主意打到了“自家”校园里……

说起三原外国语学校的环境好,亲临过的家长和学生没有“不服气”的。

学校占地300余亩,有森林、有湖泊,四季风景宜人、书声琅琅;校内有八大林区、六大广场、三道长廊、两河景观,是环境质量一流的“天然氧吧”;校园里拥有总量超10000棵的绿树,绿化覆盖率超50%,植被种类丰富,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森林生态校园”,为师生的自然生态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

今年5月,学校初中地理组开启了以“植被生态效应”为主题的地理校本研学活动,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统计校内植被;动手操作“植被生态效应实验——水土流失实验”;完成植物生态效应科研小论文;绘制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生态地图。

“我们想通过这样的学科活动,提高孩子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综合实践能力,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思维。”三原外国语学校初中地理老师常毅表示,同学们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形式,积极参与、亲身实践,目前活动已经进行到了第二阶段,后续“科研小论文”、“三原生态地图”等学习任务都会“安排上”。

据常毅老师介绍,初中地理组往年开展过“地理之星”知识竞赛、创意地图大赛、思维导图大赛等学科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地理之星”知识竞赛

在“玩”中收获知识和成长

除了研学课程,还有农场课程和劳动课程

除了研学课程,三原外国语学校还有远近闻名的农场课程、劳动课程等综合实践类校本课程。三原学子在春天里,可以耕种花草、蔬菜;夏天赏荷,体验书中“荷塘月色”的风雅;秋天收获大自然的馈赠;冬天挖藕、捕鱼,让劳动温暖整个寒冬。

这些课程不止是“玩”,更是学习,也是成长。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深深感染了三原外国语学校的教育者。

将教育融入生活。从2016年开始,三原外国语学校就开始挖掘、开发学校特有的资源优势,建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校本课程,让“追求个体生命活力、追求个体做人成功、追求个人学业成功”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在实践中将学生锻造成全面和谐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一年七十余门校本选修课!

围绕综合素养构建三原特色课程体系

2019年,“土生土长”的三原学子岳玉用以理科707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还有在清华本硕连读的陈晓琦,裸分上北大后保研的张益豪……

这些优秀校友当初为什么选择三原?为什么一待就是6年甚至12年?三原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廖骏驰揭秘其中原因……

“一个好学校,必须要有好课程。”廖骏驰副校长介绍,三原外国语学校的校本课程按照内容性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项目;二是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选修课。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项目是根据学生学情、学校师资、教学资源,对国家课程进行特色化、校本化实施,目前,三原外国语学校有“英语特色项目”“英语高起点项目”、“数学高起点项目”、“云班项目”、“小博士班”等7个国家课程的校本化项目。

校本选修课是学校基于核心素养,对国家课程进行的拓展和深化。据廖骏驰副校长介绍,三原外国语学校老师们今年年初提交的选修课多达77门!课程采用“选课走班”的管理模式,每周三个课时,“保质”、“保量”地满足不同兴趣、特长、未来发展方向的学生。

“老师少讲,学生多展示、多操作”

自主优效课堂让学生爱上上课

优质的课程体系要落实到每节课上,才能“落地生根”、育人育才。

为了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与教学有效性,三原外国语学校提出了“自主·优效”课堂的概念。与传统课堂的最大不同是,“自主·优效”课堂强调学生的三大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同时又有“项目化、活动化”和“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

“老师少讲,学生多展示、多操作,更能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促进深度学习,提升课堂质量。”廖骏驰校长谈到,“不同的孩子们在活动的课堂中,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课堂变得更有趣,获得感更强,孩子们也能从中得到全方位提升。”

三原的课堂还在尝试实现学科融合,提升孩子们的综合应用能力。比如,三原外国语学校的“校园农庄课程”,同学们在劳动实践中提升了劳动素养,学到了生物知识,锻炼了写作能力,强化了审美鉴赏和表达能力;再比如,学校的“DI课程”(DESTINATION IMAGINATION,又称“头脑创新思维竞赛”),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三原学子不仅在校本课程活动中“玩”出了知识,还“玩”出了大奖!2019年12月,三原外国语学校的“勇敢者”代表队在DI中国区年度成果展示赛中斩获“探索精神奖”,成功入围将在美国举行的DI全球总决赛;同月,9位三原学子在第十四届国际青少年艺术节暨中泰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四川赛区)中,斩获声乐、朗诵等项目金、银、铜奖……其他各级各类奖项也是多得数不完,加起来“可绕地球五圈”!

但是许多家长也有担心,课堂这么“玩”怕是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廖骏驰副校长表示:“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互斥的,活动化的课程并不仅仅为了娱乐而是积极变革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学校还会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性实施形式,确保孩子们在活动中学有所获、健康成长。”

“而且,考试成绩高低并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廖骏驰副校长认为,家长们要放下“成绩焦虑”,回归养育初心:“孩子们成长中最重要的是身心健康、自信乐观、开朗大气,有了这些品质,即使学业上有困难,也只是暂时的,孩子们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