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成都“人才新政”持续发力的背后

来源:人民网 2019年04月25日 14:49

今年以来,成都发布的一系列人才政策措施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3月初,成都市发改委发布《2019年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建设工作要点》,提出强化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年内编制发布《成都市人才开发指引〔2019〕》(成都人才白皮书),提出66个产业功能区十大最紧缺岗位需求,为人才提供精细化的就业引导。

3月底,成都市政府发布《成都城市机会清单(第一批)》,涉及新经济发展的“7大应用场景+N个延伸场景”,赋予了人才更多发展机会。

一年一度的“蓉漂人才日”——一个专为“蓉漂”们精心打造的节日,为“蓉漂”营造暖心的工作生活场景,提供各种贴心服务。

……

近日,成都市发布《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特别是其中的“五大举措”、“四大亮点”,再次吹响了成都“人才集结号”。

两年前,2017年盛夏,成都人才新政发布,激荡起一池人才流动的“活水”。新政实施首日,成都人才落户就有356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42人、本科311人。不到一年时间,就有27.5万人落户成都创业就业。2019年初,BOSS直聘发布《2019年度人才资本趋势报告》显示,成都人才吸引力持续领跑新一线城市。

用脚投票的各类人才,正用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决心,印证着成都人才新政的包容性和人性化。

犹记得2017年,全国新一线城市人才政策逐一公布,各地人才竞争甚嚣尘上。各大城市为吸引人才各显神通。眼花缭乱的政策可持续性如何?才是人们更在意和关心的。很多人也在追问,两年过去了,成都市的人才新政还会有后续配套政策出台吗?而成都市此次出台的《意见》,无疑就是人才新政的再落地。

众所周知,在现有人才管理体制下,职称是一个人施展抱负、展现才华、获得社会尊重的重要符号之一。全新《意见》的面世,让此前不关心职称甚至认为评职称无望的人看到了希望,让每一个成都引进的人才更追求卓越,产生了共鸣。

巫少文 摄 

唯才是举,让人才动心

本次职称评定改革旗帜鲜明,就是要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拆解“硬杠杠”,旗帜鲜明地树立重品德、能力和业绩的评价导向,提出将业绩、能力和贡献水平作为职称评价的主要依据。恰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为我所用”的具体显现,这种“打破常规”的《意见》才让人眼前一亮,它大声向各类人才宣告:只要你有才能,无论学历高低,资历深浅,论文多寡,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都可以在成都获得与能力相符的职称评定,得到与能力相同的尊重。

此种举措,也折射出过去职称评定的局限性与人才延展性之间的矛盾,但成都市通过这个提纲挈领的引领性政策,奠定了本次职称评定改革的总体方向和路径,顺应了人才政策在新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何淑芳 摄

求贤若渴,让人才安心

尚贤者,政之本也。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好的人才政策必不可少。人才评价是人才流动配置的“指挥棒”,是激励和引导人才向省委、市委重大战略、中心工作流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手段。以经济为抓手,“新增一批职称专业、降低一批评审条件”;打破“天花板”,打通“断头路”;“让信息多跑路,人才少跑路”,新出台的举措只有站在人才的角度,以精细化的服务,赢得人才的“芳心”,让人才安心。

本次改革聚焦成都高质量发展和“5+5+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新兴产业人才,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依据其贡献和实际水平直接认定相应职称。“新增”、“降低”和“破格”,并非简单的增和降,也不是没原则地破,而是基于人才被“淹没”后的纠偏,政策通过可能的手段竭尽所能地挖掘“民间高手”,让一批隐藏在民间的高手走向台前,让隐身在普罗大众的人才脱颖而出,让“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杜川华 摄

分类指导,让人才放心

职称评定历来是严肃的事,政策性强,原则性也强。《意见》一改“过去模式”,明确提出有多少类人才,就有多少类评审办法。并且规定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开展分层分类评价,体现行业特色、专业特点,增加技术创新、专利发明、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评价指标权重,破旧革新的科学评定准则。

《意见》提到的分层分类指导,过去是“一把尺子量到底”,成都市此次出台的《意见》改变过去一把尺子、一刀切的办法,着眼于分类指导。明确差异化设置论文条件,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也不作统一要求,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特征,充分考虑行业特色,对不同行业的评定进行了精细地划分,科学地评判,确保人才不被冷落和遗忘。同时,“让用人的评人,评人的用人”,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唯有如此,人才的潜能才能源源不断地发挥出来。

一座城市的魅力,在于它能否吸引人才“留得下、住得好、安得了家”。一座城市的永续发展要靠人,只有不同层次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才能让城市产生源源不断的活力。

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是一个人努力奋斗的动力。宜居宜业的都市生活是当代人的追求目标,当北上广深聚焦探讨“996”时,身居成都的人才们正流连公园绿道,享受美好生活。成都市发布的各项人才措施和意见,让他们在拥有事业的同时,有足够的底气享受美好生活。

“一年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当成都人才落户的门槛放低,为人才松绑减负,当成都用真诚、细节与热情拥抱人才,当成都用一个个看得见实惠的措施激励人才,人才自然纷至沓来。显然,这次《意见》的出台,不是成都人才政策的起点,更不是终点。

“不拘一格降人才”。有舆论评价成都市新出台的《意见》,乃是“最人性化的意见”。但这仅仅是成都市人才服务的一个缩影。我们相信,成都市还会有更多的人才配套政策在路上;我们期待,在成都这片安居乐业的热土上,人才的创造活力会更加竞相迸发、聪明才智会更加充分涌流。

编辑:王迎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