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画好成德眉资同城圈

来源:人民网 2020年07月30日 20:33

一辆同城化“快车”呼啸而来。

7月27日,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强调下好“先手棋”,共建“都市圈”,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走深走实。同一天,多个涉及同城化交通、民生保供领域的重大项目签约;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揭牌。

从2月25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起步”,到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走深走实”,成德眉资同城化的推进步伐明显加快。步点密实,项目不断,充分展现了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推动主干由成都扩展升级为成德眉资,做强成都都市圈极核。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上升为国家战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是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其长远目标,是在2035年建成以成都为中心的现代化都市圈。

全球区域经济的竞争已迈入都市圈和城市群时代,一体化效应替代了“单打独斗”。此前,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都市圈发展的两个阶段目标:一是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二是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立足于2035年和“全球影响力”,既要有长远谋划,也要循序渐进。根据《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22年成都都市圈的区域地方生产总值将突破2.7万亿元,成为全国34个都市圈中的有力竞争者。

眼下,成都都市圈是一个成长型都市圈,而非成熟型都市圈。作为追赶者,需要坚持世界眼光和全局思维,借鉴先进城市群和都市圈的成功经验,形成比学赶超、奋楫争先的强大气场。

看国外,东京都市圈作为典型的组团式网络化发展模式,经过五轮规划建设,渐次推动人口、产业以及城市功能的网络化布局。目前,东京都市圈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构建起一个人口达3700万、经济总量达1.7万亿美元的世界级大都市圈。成都都市圈面积是东京都市圈面积的2.5倍,但经济规模却只有其1/6。

看国内,长三角已形成以上海为龙头,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为次极,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是国内最成熟的都市圈和城市群。

相比之下,成都都市圈存在极核带动力较弱,外溢能力不足;交通现代性滞后,互联互通不足;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偏低,宜居优势不足等问题。对照目标找差距,补齐短板谋发展,能更有针对性地推动同城化发展,建设以成都为中心的现代化都市圈。

如何画好成德眉资这个同城圈?

要着力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交通的互联互通是先手。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络状、全覆盖交通网络,推动都市圈内交通由“直连直通”升级为“互联互通”。

7月27日,成德眉资四市共同与省铁投签署成都外环铁路合作共建协议。全长约450公里的外环铁路,计划采用200~250km/h速度标准,把四座城市的地域连接起来、交流密切起来、经济拉动起来。

当天签约项目还包括成德共建共管72公里长的市域铁路S11线、成眉共建共管83.2公里长的市域铁路S5线、成资共建共管39.37公里长的轨道交通资阳线。

根据规划,成都至德阳、眉山、资阳将分别建成2条、2条、1条高速公路……到2022年,成德眉资交通“同城同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交通会更加顺畅,人员和货物往来更加密集。

要着力共建开放型的生态圈。同城化发展,产业的协同是关键。以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三区三带”建设为抓手,推动组建一批产业生态圈建设联盟,打造立足区域、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优势产业集聚区。

今年疫情期间,面对原材料供应不足、产业链阻滞的情况,成德眉资四市“工业政企互通供需对接平台”,链接了区域产业生态圈,助力复工复产发挥了独特作用。

更早的去年5月,成都与德阳就新城发展互融、姊妹园区共建、智慧城市打造、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等签约了8个重大项目。其中,成都国际铁路港与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将实现功能互补、产业共建,共建姊妹园区;成都东部新城(现东部新区)与德阳凯州新城,将实现经济社会紧密融合、区域合作协同发展。

类似的化学反应还出现在区域其他城市之间。成德眉资四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既做到产业协同,同时又错位分工。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将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为核心,联动成都科学城、四川中江经济开发区、天府新区眉山片区、资阳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等,协同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通过一个更大、更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将把大伙儿一起“圈”起来参与区域竞争的模式,还将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绿色智能网联汽车、轨道交通、医药健康、先进材料、绿色食品等十余个产业生态圈显现,成为成都都市圈参与区域竞争的新赛道。

要着力共建无障碍的生活圈。同城化发展,公共服务的打通是保障。从群众急难愁盼入手,共促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社保服务同城对接、政务服务协同联动,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7月17日,成都与眉山集中签署系列合作协议,将在外事、教育、医保、住房公积金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同城化发展。根据协议,成眉将建立同城区域灵活就业人员自愿缴存住房公积金政策体系,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公积金制度保障;整合会展经济、特色文化资源,联合举办友城活动,推动友城交流合作;加强优质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提升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水平,探索职工医保缴费年限互认等。

像这样的公共服务合作还有很多。成德眉资在教育上,将推进成都优质民办中小学学校采取教育集团、学校联盟等方式与德眉资3市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医疗上,将推进成都市网格化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推动都市圈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实现都市圈公立医院电子健康就诊“一码(卡)通”。文化上,探索省级和成德眉资四市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规划馆、科技馆等联盟式运行模式,推出“惠民一卡通”、公共文化联展一站通。公积金政策,将争取成都作为灵活就业人员试点城市,在探索试点的基础上,推动成德眉资四市灵活就业人员公积金自愿缴存同城化……

未来的成都都市圈,资源要素同用、城市营运同体、竞争优势同构、公共服务同享。这是成德眉资四市人民的热切期盼,也是成都都市圈建设的着力方向。

版面编辑:冯天赐

责任编辑:吴雷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