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看“渝中”:重塑街巷记忆 让传统风貌活化新生

来源:锦绣青羊 2020年09月03日 11:57

笔者清楚记得,很小的时候从成都坐火车到重庆,需要10多个小时,下午6点上车,第二天早上八点才能到。后来,老成渝高速开通了,坐汽车去也需要4个小时。而现在,搭乘成渝高铁,只需要一个半小时,一部电影还没看完就到了。随着交通系统的不断发展、完善,成渝两地之间距离越来越近。高铁拉近的不仅仅是距离,更让两地之间的经济交流、贸易往来更加频繁、便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时代已经到来。

今年4月,宽窄巷子“牵手”洪崖洞,“宽宏大量”组合出道,这标志着成都青羊区与重庆渝中区两大文化高地跨区域协同发展正式拉开序幕。姐妹城区渝中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特色街区改造、社区治理上有哪些特色和亮点,还有哪些好吃、好玩、好逛的打卡胜地?

两天三夜的渝中行,笔者吃着火锅,爬着坡,每天走2万多步,带你打卡首店云集的时尚商圈和潮人众多的网红景点;穿梭市井气息浓郁的山城街巷;探寻街巷角落不可辜负的地道美食;走进社区院落,全方位解锁不一样的渝中,体验这座长着电影脸的“赛博朋克之城”。

重塑街巷记忆 让传统风貌活化新生

在重庆,要谈看得见历史、记得住乡愁的“城市记忆”,渝中区无疑最有话语权。1处历史文化街区,5处传统风貌区,56处文物,12处优秀近现代建筑……这里的每一条街巷、每一处民居、每一个文物建筑,都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游走其间,能充分感受到城区的精神气质和内在灵魂。

喧哗翻腾的市井百态、崎岖蜿蜒的地域肌理、氤氲在空气中的人间烟火......作为重庆“母城”所在地,渝中区精心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风貌区,使其成为展示重庆历史、追寻城市记忆的一扇窗口。这回刚到渝中,笔者就迫不及待地开启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和山城巷传统风貌区的寻访之旅。

十八梯:市井烟火 百态人生

 

“老重庆真山城”重塑老场景

上半城,下半城,上上下下走死人。老重庆有上下半城之说,向上是繁华商业区,向下是朴实老街区,十八梯就是从上半城通到下半城的一条老街道,浓缩了老重庆的市井生活。

好像每个城市总有那么一两处被城市发展步伐所遗忘的地方,曾经的十八梯也是这样,小摊贩聚集、环境脏乱、电线密布、形态各异的搭建违建,都是旧时光烙下的印记。

如何让十八梯以崭新面貌重现老重庆人原汁原味的生活?在经历了整体改造搬迁后,2016年,杭州新天地集团取得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地块的开发经营权,提出了以“老重庆”文化为脉络,以“真山城”建筑为基础,以“新体验”业态为引擎的定位,打造文、商、旅、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2017年5月,承载着所有重庆人的殷切期望,十八梯传统风貌区项目正式动工开建,项目按照“原位置、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原则进行保护修缮,重塑十八梯老场景。

日光明丽的下午,笔者来到坐落在较场口城市阳台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北侧入口的山城记忆馆,这是依托十八梯原有老建筑改扩建而成的了解十八梯项目的一个核心地,目前已对外开放,但需要提前预约。

记忆馆分4层,馆内不仅陈列有许多十八梯改造前珍贵的影像、老重庆的地图,还有很多关于十八梯的书籍,讲解员小姐姐通过沉浸式3D投影、大屏拼接、梦幻星空等高科技技术,与实景3D模型相结合,将旧时山城记忆娓娓道来。

再造“十八景”细数乡愁

 

笔者在馆内其中一层看到了用声光技术展现的十八梯原有“七街六巷”的肌理,以及依托十八梯传统、移民、商业和市井文化,实现历史现场“再造”的十八景,花街鸟语、黄葛挂月、古井春风、轿铺风云、善果夜灯、响水茶香、大轰炸遗址……重庆人熟悉的善果巷、轿辅街、月台坝、花街子等路名都出现在景观景点里,绝大多数景点有历史遗迹的存在,或者有可以追溯的典故和脍炙人口的佳话。馆内还用老物件还原了曾经发生在这些街巷的故事,比如十八梯老商行旧物,一盒火柴、一块怀表、一台老式电话都会让人穿越记忆,身临其境。

从记忆馆最底下一层出来就是十八梯的样板展示区,也是未来的首开区。顺着原十八梯主街石梯两旁望去,川东民居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于两旁,老黄葛树枝繁叶茂,向着天空而去,木质阁楼、青瓦石阶,所有的细节都把笔者拉回到那些遥远的记忆和乡愁中。

讲解员小姐姐说,在十八梯的整体规划当中,这一部分仅仅是很小的一个区域,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共分为“传统风貌”“市井民俗”“渝城记忆”“经典重庆”“魅力生活”五大功能体验区,完工后,还将引入地方风物、传统民俗、特色餐饮、主题民宿、都市休闲、影视创作等商业业态,项目整体预计会在2021年开街迎客。

从老重庆的市井烟火中迤逦而来,饱经岁月沧桑,一个重生的十八梯正向世人徐徐绽放渝中母城文化的独特魅力。2021,一起去十八梯,约吗?

山城巷:百年老巷 地道山城

 

唯一以“山城”命名的老巷

从山城记忆馆出来,沿中兴路往下走600余米,就是山城巷。如果说十八梯是以前市井小民聚居的地方,那山城巷在明清时期因为其地势,曾是军事将领的宅院,算得上是重庆古城高档居住区之一了。

山城巷是一条悬挂在城市的小路,它的入口不算显眼,就在车水马龙的繁华街边,从步道牌坊拾级而上,仿佛进入一个分水岭,牌坊外是现代大都市,牌坊里是古朴老街巷。

这是重庆唯一一条以“山城”命名的百年老巷,也是渝中传统风貌区之一。百年间,这座城市每一次文化融合,历史变迁,那些镌刻或者早已风化的往事,山城巷都默默地保留着。

在这条巷弄里,笔者看到了因地制宜的吊脚楼、明清时期的石朝门、因陋就简的“抗战房”以及具有海派风格的石库门建筑,不仅体味到老重庆的风土人情与建筑艺术,其依山而建、沿崖而上的街巷梯道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爬坡上坎的山城。

 

巷口不远的巷壁上,“天灯巷”几个字引起了小编的关注,管理方工作人员说,这里边有一个真实而温暖的故事。1900年,法国传教士在此修建教堂学校,立杆点灯为路人照明,每到夜晚,居住在山城巷之下的人们就看到灯光与星光交相辉映,像是一条蜿蜒在天上的街道,天灯巷由此得名,1972年才更名为山城巷。

街巷不长,但是有着最本真的山城人和最地道的山城故事,每每穿进一条与主道垂直的狭窄小巷,里面都别有天地,转角总能遇见惊喜。

“有故事”的店契合街巷独特气质

 

沿途走来,笔者邂逅了一家家宝藏小店,有像火锅一样麻辣鲜活的田姐,在半山腰开了一家名叫“山城印巷”的重庆本土文创店,她说店里的每一款产品都有重庆元素,自家老公就是设计师,冰箱贴、火锅套件摆饰都是原创,火得不要不要的。田姐在店门口摆了几条板凳,来往的过客走累了就坐下歇歇,随便坐随便逛,就是莫讲价,“大热天,懒得开那个口。”

有像小雏菊一样清新可人的姐妹花,那是一对好闺蜜,相识十年,一起干摄影一起旅游,一起淘好货,又一起开了家中古店。“为什么在这里开店?因为吾欢喜呀。”是的,这就是店名。

 

还有“汤圆西施”不能错过,92年出生的龚艺林在山城巷开了家“啥子巷巷”大汤圆,两次登上央视,向全国观众介绍重庆汤圆以及汤圆传承故事。最传统的做法,最地道的口味,重庆老文化变得时尚年轻化,妹子说,“我们家在渝中区卖汤圆已有几十年历史,这是祖祖辈辈传承了四代的手艺,不能在我这儿丢了。”

 

在山城巷,“有故事”的店还有很多。工作人员说,为了避免与其他同类型旅游地同质化,山城巷在招商时进行了筛选,留下的都是有故事和有底蕴的店铺,和渝中的气质正好契合。

笔者去打卡的时候,山城巷正在进行整体改造和升级微更新,以保护性修缮手法,保留与展示老重庆人市井的生活方式和原真的街巷格局,并在原有历史风貌、人文记忆的前提下进行建筑更新。据说,改造好的山城巷将打造最美步道、临崖体验、大美江景、老街文化、艺术旅居、生活社区六大亮点,为的是要让游客真正感受到这里的“独一无二”。

十八梯、山城巷,连接了重庆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风景、人文、故事都融合在这梯这巷里,重塑老街区记忆,让历史风貌活化新生,笔者期待,与更美好的“城市名片”再相逢。(记者:刘洁 视频:汤郁彬、张涛、游露 摄影、制图:周颐 )

编辑:黎艺璇

版面编辑:朱书婉

责任编辑:钱琨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