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丨姜澜雨:这是三十而立最美的模样

来源:看度新闻 2020年09月22日 10:38

“镜头和笔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而我们也和笔中的那些人物一起,共同经历、共同见证、共同成长。”十七年前的非典期间,她是被保护起来的孩子;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她是成都市首批进入市感染者隔离病房的记者。“好记者讲好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姜澜雨。

好记者:姜澜雨

参赛感言:很高兴这次有机会能和全市这么多位优秀的同行们共同分享彼此从业经历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好记者”这个称谓我实在还差的太远,不过通过采访了解到的好故事倒是还不少,非常开心能有这样一个平台把他们讲述出来。记者这份职业的特殊性,让我们多了很多其他职业给予不了的所感所悟。作为历史的见证者,镜头和笔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而我们也和笔中的那些人物一起,共同经历、共同见证、共同成长。

好故事:“过了今天我们就是过命的兄弟了”

2020年的春节,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本是张灯结彩的街道变得空无一人,本该阖家团圆的年夜饭变得冷冷清清,而对于我来说,那是一个孤独而又忙碌的新春。我清楚地记得,腊月二十九那天,我和我的同事李飞成为了成都市首批进入市感染者隔离病房的记者。这对于从业八年的我来说,似乎是记忆当中第一次站在了离新闻最近的地方。我记得,在去往隔离点的路上,我和同事开玩笑说:“飞哥,过了今天我们就是过命的兄弟了哦”,虽然说这话的时候我俩都笑着,但我知道,那是我们缓解当时紧张情绪的唯一办法。到达目的地,穿戴好防护服,在一位名叫肖旭的年轻护士的带领下,我们进入到了病房隔离区。在我亲眼目睹了肖旭和同事几乎零距离的给患者喂食、吸痰等等一系列的日常工作之后,我之前紧张的情绪突然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24小时和患者接触的他们都不怕,我们在怕什么?近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厚重的防护服几乎让我透不过气,而肖旭告诉我说,他们每次都需要穿戴数十个小时以上,为了减少去厕所的次数,成人纸尿裤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日常。结束采访之后,我问她:看你那么熟练淡定地在隔离病房里照顾病人,这是你工作的第几年啊?她告诉我说,这也是她工作的第八年,和我一样,今年29岁。

从29岁到30岁,虽然只有一年的时间,但我总觉得是年龄上的一次大跨越。人们常说的“三十而立”,立什么,如何立?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通过我自己的一次次采访,逐渐找到了答案:

梁亮,是成都市成华区的一名普通民警,当他看到自己儿子死活不让妈妈锁门,就是觉得他会突然回家的视频时,这个12天坚守在抗疫一线没有回家,但从未说过辛苦的30多岁铁汉民警也流下了泪水。我采访梁亮的时候是正月初十,那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初,大家情绪最紧绷的时候,而他值守的成南高速路口却是湖北进入成都的主要通道,防输入的担子容不得一秒的松懈。梁亮说他必须坚守在一线,为千万个成都市民驻起一道安全防护墙。如果问这个年轻的人民警察,什么是三十而立,我想他头顶的那枚国徽会告诉我们,保一方平安是他交给大家的一份满意答卷。

从腊月28到正月15,我认识了无数个肖旭和梁亮。因为担心传染病毒,我没有回家和家人团聚,度过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单人春节。医院、车站、机场、菜市等等,那段时间大家觉得最危险的地方,成为了我最常去的地方。当我回想起那个每天戴着口罩,揣着消毒液奔走在成都街头采访的春节,虽说辛苦,但采访到的那一张张面孔,却成为了我脑海里难以抹去的记忆:那个看着儿子视频失声痛哭,擦干眼泪又回到工作岗位的民警梁亮;和我同样年纪每天照顾确诊病例的护士肖旭;为了隔离服穿戴方便,想都没想就剪掉一头长发的援鄂医疗队队员陈善萍;每天步行两万多步,双脚磨出水泡,只为给不能出门的居民送去生活用品的网格员何宇杉;组织员工取消休假迅速返厂,只为保障市民口罩所需的年轻企业家石磊;一纸“火线入党申请书”,坚决要求加入抗疫党员先锋队的90后护士梁雪梅……是这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让我的镜头和文字更有力量,是这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让我们看到了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的信心,同样也是这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让我们找到了三十而立的答案:作为当代青年人,我们的远方不应只有诗和自我,还应该有家国和天下

在我没有回家的春节假期里,不善言辞的父亲亲手给我写了一副春联:只争朝夕书写人间温暖,不负韶华装点祖国河山,横批:青春无悔!

再过两个月,我就即将迎来自己三十岁的生日,站在这样一个分水岭,我从未感到迷茫,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让我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十七年前非典时期被保护起来的“小屁孩们”,如今已经成长为自身使命奋斗的“责任担当”,我想,这就是三十而立最美的模样。正如作家崔未平所说的那句话“你所站立的地方便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是怎样!”

编辑:叶升芃

版面编辑:陈静

责任编辑:张强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