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次突发疫情 成都的应对速度太快了 值得很多城市抄作业

来源:微信公众号“城市谋略家” 2021年08月01日 21:40

从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爆发至今,全球多个国家的疫情上升趋势仍未得到控制,在疫情的上半场,中国用无懈可击的执行能力和统筹能力打了一场可圈可点的疫情防控战,那么在疫情的下半场,面对变异的病毒、境外输入的风险和疫情随时可能突发的常态化,就要看各个城市的表现了。

所以当疫情突发之时,每个城市的应对速度有多快?执行能力有多强?就要各凭本事了,而据我观察,成都2次面对突发疫情时的表现都值得点赞,也让我对这座西部城市有点刮目相看了,我们分两个时间段来看。

第一个时间段

就在前几天,2021年7月27日,成都一家三口被确诊,家住在青羊区优品道附近的小区,三例确诊人员均是前往湖南张家界旅游后归来的,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成都随后的反应速度有多快?

病例确诊后,成都立即启动了疫情防控的应急预案,并且成都市主要领导赶赴疫情防控指挥中心亲自指挥,由公安、卫健和众多工作组在大数据的加持下立即成立了流调溯源专班,目的是用最快的时间锁定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因为这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比赛,哪怕慢几分钟,可能都会新增难以预计的密切接触者。

而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马上就划定了核酸检测范围,并且马不停蹄地连夜进行核酸检测,35个应急采样场所立即启动,815名采样人员也立即到位,仅仅5个小时就对9个小区一万多人进行了核酸检测,而到了29日下午,光华街道完成的采样人数就高达10.1万人,这速度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而同时进行的还有对有确诊病例的小区实行封闭管理,那么面对突如其来的居家隔离,小区里近千户居民的生活该怎样维持?吃什么?食物又从哪里来?结果就在第二天,也就是7月28日,12000斤蔬菜如同变戏法一般出现在了被隔离的小区,然后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分发到每一户。

所以综上所述,面对突发的疫情,能有这样快速、高效且井井有条的应对能力,肯定不单单靠的是临场反应,在短时间内,大量医护人员和12000斤蔬菜的到位都是临时调配吗?我不太相信,我认为应该都是提前写在了疫情应急预案里的,成都一定针对并准备了很多份面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疫情突发时的应急预案。

比如疫情在机场突发,该怎么应对?应对的步骤肯定和居民区截然不同,而疫情在人流多的广场突发,该怎么应对?疫情在居民区突发又该怎么应对?在白天突发疫情该怎么应对?在凌晨突发疫情又该怎么应对?

应急预案写得越多越详细,那么面对疫情突然降临之时,才打得是有准备的仗,才能控制住疫情不扩散,才能消灭掉疫情稳住局面,而预案写得详细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得看执行能力了,而这就不得不佩服成都的执行力了。

除了以上成都对中风险地区的管控措施让我们看见了什么叫成都反应和成都速度,那么我就用一个老百姓的视角来以管窥豹成都的执行力有多强、覆盖范围有多广,我所工作和居住的地方离青羊区非常远,但是我公司和小区对这次疫情突发的重视程度让我难以置信。

确诊病例通报半小时后,我所居住的小区群里就开始疫情接龙排查是否去过青羊区,并且立即开始实行扫健康码、测体温才能进小区,你说一个小区的应对速度这么快可能是物业比较负责,但我的几个朋友亲戚所在的小区都是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成都市从上到下的信息沟通是非常迅速的,并且从上到下的执行力也是非常坚决的。

我所在的公司群,在疫情突发之前,每天都要发自己的健康码,而这次疫情突发之后,更是一天排查签到数十次,群里的领导随时都在发布最新疫情的防控文件和新增的中高风险地区,我们都是打了两针疫苗的,但是公司每周开早会都会强调哪个城市出现了新增病例,要大家做好疫情防控,最后我了解到这是上面的文件一层一层传达下来的。

所以不得不感叹,成都的管理水平和执行力确实很牛,从上面的决策层到下面各个社区的负责人,再到每个小区和每一个公司,面对突发疫情的防控,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所以成都的应对能力这么好绝不是简单的临场反应,而是因为居安思危的想法从上到下都贯彻到了骨子里,也是因为成都做好了一切面对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疫情突发时的应急预案,更是因为每一个可爱的成都人民积极的配合与支持。

第二个时间段

2020年12月7日,成都郫都区确诊两人为新冠肺炎病例,就在当天,55名密切接触者就被追踪到了并被单独隔离,而且到晚上8点就完成了2.1万人的核酸采样,随后便开始对整个郫都区以及相关联的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核酸检测。

直到12月12日,也就5天的时间,一共检测了229万人,成都这速度、这决心、这执行力让生活在成都的所有人都更有信心和力量共同消灭这一场疫情,然后12月31日,传来捷报,郫都区从中风险地区变成了低风险地区,很显然,成都拿下了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战。

从以上两次突发疫情来看,成都的反应速度都非常迅速,并极力控制住疫情不让疫情踏出成都半步,所以成都的方式和经验也值得很多城市学习,中国加油。

版面编辑:邓海燕

责任编辑:张强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