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珍稀动物喜提降级 大熊猫故乡成都做了什么?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10月12日 12:04

10月1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云南昆明召开,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此次大会最重要成果之一是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引领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国际社会将此视为解决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的历史性机遇。

大熊猫、藏羚羊等一批珍稀动物喜提降级,“东方宝石”朱鹮从7只增至5000余只,曾经野外消失的麋鹿总数突破8000只……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作为大熊猫的故乡,成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上也成果颇丰。根据《2020年成都市森林资源与林业生态状况公告》显示:成都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700种,鱼类129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雪豹、川金丝猴、绿尾虹雉等15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小熊猫、黑熊、大鲵、红腹锦鸡等80种。

珍稀野生动物频频现身公园城市

当红外线摄像机镜头下的雪豹、羚牛、川金丝猴、绿尾虹雉等我国珍稀野生动物的面貌一一进入人们视野时,“邂逅”它们,便不再是摄影师的“专利”。

如今,成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达15平方米,林地面积39.124万公顷,森林面积达到57.6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0.2%......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公园城市建设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奠定了优厚的自然生态本底。

近年来,在偶遇大熊猫这件事上,成都人的确是全国最“凡尔赛”的群体。除了掏出手机拍照,这种偶遇对于成都人而言已不再是罕有的惊喜,因为不仅是熊猫,其他珍稀动物也渐渐成了这座城市的常客。

此前,红耳鹎来成都人阳台落户的消息一出,在互联网上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短短几天,相关话题在微博上的累计阅读关注量破千万次。

这些珍稀动物们,它们或出现在湿地公园、或出没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还有的甚至跳跃在城市钢筋水泥之间,与你我共存。以往远离人类生活范畴的野生面孔,变得不再陌生。

今年以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巡护员们频繁偶遇川金丝猴、羚牛、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受到了央视等媒体的大力关注。

珍稀野生动物频频来“敲门”的背后,实则是大自然对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回应”,是动物对于人类的善意“示好”。

大熊猫“濒危”到“易危”的成都做法

白皮书显示,随着人工繁育大熊猫数量快速优质增长,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实现野外放归并成功融入野生种群。

40年间,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从1114只增加到1864只,这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果和成功案例。

那么,从“濒危”降为“易危”,成都为大熊猫做了什么?

成都是全球唯一具有野生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资源的特大城市。

近年来,成都持续大力推进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组建专家团队解决了大熊猫繁育、种群遗传管理与健康管理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并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大熊猫种群数量,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对大熊猫等珍稀濒危动物的就地和迁地保护,以及遗传资源保存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0年,全国圈养大熊猫的数量只有104只,2020年年底,圈养大熊猫的数量已达到 633 只。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取得了73项研究成果和大约46项专利。成功将大熊猫死亡率从1987年到2000年间的10%,降低到了如今的1.9%,解决了大熊猫从繁殖到种群遗传管理到健康管理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如今,这些科研成果不仅应用到大熊猫保护上,还推广应用到华南虎、小熊猫、丹顶鹤、绿尾虹雉、赤斑狞等其他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上。

作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都拥有大熊猫国家公园中5.4%的土地,总面积145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1145平方公里,一般控制区314平方公里,涉及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4个县(市)。

该区域是邛崃山、岷山两大山系大熊猫种群基因交流的关键性走廊带枢纽。范围内记录了大熊猫、雪豹、羚牛、绿尾虹雉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珙桐、独叶草、红豆杉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有野生大熊猫73只。

自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以来,成都熊猫分局不断加强所属片区内生物监测和生态保护修复力度,逐步打造以保护大熊猫为核心的生态家园,让野生动物逐渐和周边社区居民和谐共处。

一城孕育近4500种高等植物 仅此一座成都

作为公园城市,成都幅员面积1.4万平方公里,海拔高差5005米。巨大的垂直落差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都是海拔高差最大、拥有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特大城市。

成都现有维管束植物3门233科1412属4459种,占全国维管束植物总种数14.32% ,占四川省维管束植物总种数40.86% ,包括蕨类植物门45科93属304种,裸子植物门10科34属82种,被子植物门178科1285属407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共74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红豆杉、珙桐等15种,包括裸子植物10种,被子植物5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有四川红杉、连香树等59种,包括蕨类植物3种,裸子植物10种,被子植物46种。成都还有丰富的特有植物,如四川特有植物菱叶凤仙花等。

2021年8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于2021年9月8日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调整的《名录》,共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55种和40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54种和4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401种和36类。

这表示光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成都就有15种,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成都更是高达46种。

近年来,许多被录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的极危物种植物也频频在成都被发现。

1925年,距瓣尾囊草首次被发现,后来80年间,就像从自然界消失一样,再无人寻得它的踪迹。直至2005年,才由中科院植物学博士李春雨在四川省江油市再次发现了它。可喜的是,2017年在成都市彭州境内发现了目前中国最大的距瓣尾囊草种群,至此,彭州境内已被发现和确认的距瓣尾囊草共5个种群,数量达4000余株,属全球之最。

成都作为历史悠久的天府之国,古树名木,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全市古树名木9427株。其中古树9372株,名木55株。古树群69个,古树名木公园2个。古树按保护等级分:其中一级古树193株,二级古树678株,三级古树8501株。

古树名木共有48科96属126种9427株。按树种分:桢楠2462株,占26.12%;柏木1988株,占21.09%;银杏1761株,占18.68%;黄葛树624株,占6.62%;樟504株,占5.34%;其余皂荚、红豆树、罗汉松等2088株,占22.15%。

古树名木按区(市)县分:都江堰市1844株,占19.56%;大邑县1348株,占14.30%;邛崃市904株,占9.59%;青羊区788株,占8.36%;崇州市754株,占8.00%;成都东部新区632株,武侯区476株,新都区456株,新津区377株,彭州市257株,简阳市246株,锦江区201株,龙泉驿区197株,金堂县178株,金牛区166株,郫都区164株,蒲江县105株,温江区90株,双流区67株,青白江区65株,成华区60株,四川天府新区32株,成都高新区20株。

成都的古树不仅品类繁多、历史悠久,同时,珍稀度在全省也是名列前茅。去年8月,四川省曾评出“四川十大树王”,其中,光是成都就占了三个,它们分别为:都江堰青城山景区天师洞银杏、大邑县斜源镇太鹏村太鹏寺罗汉松、邛崃天台山景区雷音寺红豆杉。

近年来,成都市公园城市局充分挖掘古树名木的生态、美学和经济价值,加强科学保护利用,多措推进古树名木生态价值转化。加强古树名木科学管护。开展全覆盖式调查摸排、分级认定、定位上图和建档立卡,将树种树龄、位置坐标、历史渊源、生长现状等信息档案集成“电子身份证”,打造“成都市古树名木信息系统”实施数字化管理;明确管护责任人并签订管护协议和责任书,建立古树名木专家库,制定古树名木养护方案并实施日常养护。目前全市9427株古树名木全部挂牌。

近年来,在偶遇珍稀动植物上,成都人的确是全国最“凡尔赛”的群体。除了掏出手机拍照、发发社交媒体,这种偶遇对于成都人而言,已不再是罕有的惊喜。公园城市版的《人与自然》,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能真实上演。

版面编辑:叶升芃

责任编辑:张强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