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度专访 | 成都双年展展示城市与艺术的融合智慧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12月01日 18:28

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五千年前播下的文明之种,在悠悠岁月里破土而生、开枝散叶。晚唐至五代,画师黄荃在此开宗立派,成都开始成为中国艺术版图上的一颗明星。抗战时期,作为大后方的成都接纳了来自全国的艺术院校、人才,改革开放后,成都也顺理成章成为我国现当代艺术的生发之地。

成都,历来是“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艺术不是刻意的追求,而是古往今来的传统,这就是为什么在疫情肆虐时,成都人还能坚持把艺术视为生活与工作的重要部分,并克服种种困难,保证了2021年成都双年展的落成,同时使之成为全球当下疫情期间规模最大、学术性最高的的艺术双年展。

正如本届双年展的主旨“超融体”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融合与联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本次双年展上,成都就实现了城市与艺术的巧妙融合。

融合 公园与艺术

12月的第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一大早,成都新文化地标天府艺术公园门口已经来了不少排队入场的市民。公园内,天府美术馆、当代美术馆傍水而立,“公园城市、艺术盛典”八个大字伫立在湖边,即便是工作日,来往打卡者依然络绎不绝。

公园与艺术的诗意结合,便是此次双年展的最大特点,成都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何红英在接受看度记者专访时表示,2021年成都双年展是天府美术馆、当代美术馆的开馆展。何红英表示,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要在7万余平方米建筑艺术空间内办展,如果没有政府在人才、资金及场馆建设等方面的帮助,是绝不可能实现的。“政府打造了这两个大型的现代化美术馆,还邀请到最高水准的策展团队与最高水准的作品和艺术家,才足以让大规模的双年展落地。”

以“超融体”主题的双年展在成都这座公园城市举行,象征着公园与艺术的融合共生。来到双年展的游客中,有青年艺术家、高校学子,同样也有周边来逛公园的市民。生长在公园中,更为艺术增添了雅俗共赏的魅力。过去十年间,越来越多与天府艺术公园一样的新文化艺术地标在青山绿水的公园内拔地而起,为市民持续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也成就了这座公园城市的艺术表达。

融合 本土与世界

刚刚过去的周末,双年展预约爆满,受到市民热捧。何红英介绍,国内外艺术家们的交流受到疫情阻碍,也因此2021年成都双年展受到了全球瞩目。“在后疫情时代,这场艺术盛会为国内外艺术家提供了交流平台。有来自国外的知名创作者,也不乏国内与成都本土的优秀艺术家。”

文化在交流中更加繁荣,何红英认为,艺术语言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即使生活在不同背景、文化下的人们,也能通过艺术互融互联,双年展也是对成都本土文化形象的展示,是文化自信的艺术表现。“正如成都的火锅遍布世界,而来自全球的美食也汇集在成都,成都人对待艺术也是同样的态度。

成都语言,世界表达,恰恰契合了“超融体”的主题,也契合了成都开放包容的特质,以及作为国际门户枢纽的时代趋势。

融合 艺术与生活

城市,在钢筋水泥中野蛮生长,艺术文化则是滋润人心的调和剂。艺术让人们拥有了能不被时间消磨的美好,也因为有了艺术,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因热爱相聚。

“文化艺术是润物细无声的,成都人不出家门,就能欣赏到国内外的顶尖艺术作品。”何红英告诉看度记者,双年展的举办,能极大提高市民的审美与艺术素养,“在咱们的天府艺术公园内,也有不少可用于时尚、艺术活动的场地。”她表示,城市建设应当是方方面面的,艺术能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共同向往,高学术水准的双年展让更多老百姓浸润在文化艺术的氛围中,从而推动艺术与生活紧密融合。

大型国际艺术展览的激增,同样反映了城市物质与文化的繁荣以及国际艺术品购买的市场繁荣,艺术并不只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而是能落到实处的产业与效益,并将实实在在改善市民的生活。

何红英表示,成都是一座“敢为天下先”的城市,对新生事物与文化的热爱自古有之。在悠久的历史与年轻的姿态中,成都的艺术发展也呈现出崭新的活力。

看度记者:叶升芃

版面编辑:朱玲玉

责任编辑:何静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