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一小教师成长记|吐故纳“心”,拥抱成长型思维

来源:成都天府新区第一小学 2020年07月31日 10:20
摘要:7月11日上午,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认证指导师、中国心理学会讲师、中国蒙台梭利协会及国际蒙台梭利学会核心专家团队蒙台梭利教育名师李霓以“‘破茧成蝶’的成长型思维”为题,为成都天府新区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天府一小)教师们带来一场击碎茧房、化蛹成蝶的蜕变之旅。

7月11日上午,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认证指导师、中国心理学会讲师、中国蒙台梭利协会及国际蒙台梭利学会核心专家团队蒙台梭利教育名师李霓以“‘破茧成蝶’的成长型思维”为题,为成都天府新区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天府一小)教师们带来一场击碎茧房、化蛹成蝶的蜕变之旅。

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中提到两种思维模型——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前者是认为人的能力是天生的、固定的,后天改变的余地不大;后者则认为人的智力、才能、优势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大幅提升。

这两种思维模型影响着我们的心态、价值观等,甚至决定我们看见世界的模样。而选择一种思维模式,就是选择一种成长方式。

转变思维,坚韧蜕变

如何才能转变思维模型?转变思维模式不是外科手术,不能一蹴而就,它是改变信念的持久过程。

第一步:接受。我们需要接纳自己的固定型思维,当想放弃时,当我想退却时,没关系,先静下来,接纳这个想逃的自己。

第二步:观察。观察是什么事情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当面对挑战的时候?当承受很大压力的时候?

第三步:命名。给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起个名字,描述它的影响。

第四步:教育。教育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当它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和它沟通,去引导它。比如,当它再次说“你不行”时,你可以告诉它“虽然我有可能失败,但是我愿意试一下,你可以对我耐心一些吗?”

李霓讲师为博雅教师提供转变思维模式的方法——认知固定性思维,并与之“对话”,在走出舒适圈中挑战自我。或许,些许困惑、些许迷茫仍存于心中,但更多坚韧、更多勇气已激励教师们,迈出最初也是最坚实的一步。培育成长型思维的道路是一段终生的旅程,唯有怀揣积极态度、终身学习的人生信念,才得以构建人生的底层逻辑。

破茧成蝶,绽放异彩

于教师而言,怀揣成长型思维,用积极主动、终身成长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会更具效能地达成人生与职业目标。当教师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之后,如何能将这种思维模式传授给孩子?

李霓讲师以其多年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经验,将积极心理学知识与教学实际案例相结合,从教师教学与学生成长两个角度,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科学方法——表扬沟通模型、鼓励与赞美沟通模型、批评沟通模型、提升效能感沟通模型、挫败引导模型、成长型思维语境……其中,表扬沟通模型与批评沟通模型是教师教学中最实用也最具高效能沟通的两种方式。

“努力成为最优秀的自己。”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教师都应在教学实践中以鼓励传递给孩子坚韧意志与信念,从而使孩子爱上能提升自我的挑战。怀揣成长型思维的老师,是孩子的“助跑器”,他们不仅仅简单给予孩子知识、技能,而是在完善健全人格与培养“学习的能力”的同时,使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成为幸福而有能力的人。

去芜存菁,吐故纳“心”

“思维转变的一小步,将是改变人生的一大步。”璞玉应去芜存菁,教师亦吐故纳“心”——接纳、转变、而后收获成长。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意味着已经到达了终点,而是站在了另一个新的起点——终身成长。知命不惧,日日自新,走出舒适圈,迎接更大风浪,视失败为前进路上的“试金石”,在每日的挑战中告别旧我,而收获全新的自己!(赖波)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