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成都 感谢有你丨 复工复产?不存在,他们一直在岗

来源:看度新闻 2020年04月10日 10:12

从来没有哪个春天,让我们如此期待。

“金堂和崇州的油菜花都开了,好好看!”阳春三月,蓉城各地如约绽放的油菜花,与这座城市田间地头的春耕生产、各企业复工复产的机器轰鸣一道,展现着勃勃的生机。尽管仍处于紧张的疫情防控期,但成都人却依然十分淡定:宅在家里“云看花”“云赏春”,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等供应货足价稳,防疫物资生产、供应能力不断提升,整个城市干净整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这一切平静、安好的背后,是一群不知疲倦的劳动者在默默付出。即便是疫情防控形势最为严峻复杂的时候,他们依然坚守岗位,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不安中也交织着温暖与感动。

舍小家为大家的你,辛苦了!

2月2日清晨6点,天还没亮,成都绕城高速接待寺出口的交通已繁忙起来。30岁的辅警张林怎么也没想到,就在检查几辆车的功夫,自己已成为了一名父亲——女儿出生了。他平复了几秒激动的心情后,含着热泪6次跟妻子说“辛苦了”,自己更陷入了最近没有好好照顾妻子的愧疚中。善良的妻子倒很理解张林:“你干了辅警这行,就得好好为人民群众做贡献,别想家里的事。”

此前,为了争分夺秒地在防疫一线战斗,张林把即将临盆的妻子安顿在妇幼保健院,并请来父母帮忙照顾。本想着妻子的预产期还没到,执勤点离妻子也不远,有情况可以随时赶过去,张林便马不停蹄地返回到岗位上。这个有着10年党龄的退伍军人未曾想,在忙碌的工作中,迎来了女儿的诞生。

“你也辛苦了,舍小家为大家。因为这个疫情,我理解。”

“我理解”这是张林妻子对丈夫的一句安慰,也是对坚守在战“疫”一线所有交警、辅警的一句最贴心的致谢。

开着门,亮着灯,我们心里就踏实。

“那天实在是太困了,就不小心摔了一跤。”成都瑞吉三路红旗连锁超市的员工陈岱均边说着话,边迅速地码放手里的货品。从1月下旬开始,每天早晨6点到店收货,往货架上摆货,不停地整理货架、送货,12个小时的“连轴转”就成了陈岱均的常态。

同样连续工作多日的店长朱英尽管早已疲惫不堪,但看着超市里戴着口罩挑菜的客人,她心里却十分清醒:周围居民都将这里当作生活的补给站,平时生意就很好,更别说是疫情期间,让附近的居民能安心生活,是现在最要紧的事。

与此同时,距离城区20多公里、占地近2.4万平米的温江天府配送中心内正灯火通明,97台配送车正忙而不乱地在诺大的厂房内穿梭。在这里,每台配送车基本上每天都要来回跑三趟、一名配送员就这个区域内至少要走2万步,才能满足辖区门店商品的配送需求......

从1月到3月,17000多名像陈岱均和朱英这样的“红旗人”,用四十多天来放弃休假、坚守岗位的行动,稳稳地撑起了一条稳定的城市供应“生命线”。

“销售口罩数百万个,300多家生鲜门店每天送货120吨,三大配送中心日均配送货物4000吨,帮助农民销售滞销蔬菜200吨;不关门、不断货、不涨价......”这是被誉为“居民好邻居”的红旗连锁在抗击疫情关键时期交出的“责任答卷”。

“非常时期,只要看到红旗超市依然开着门亮着灯,心里就很踏实。”

这是成都市民对红旗连锁最真挚的感谢。

是你们,让权威声音掷地有声!

行驶1200公里、历经21小时的长途跋涉,成都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记者朱沛洁、刘锐已记不起来自己多久没喝水,没吃饭了。“随车采访的条件并不好,进入湖北境内,全部人员换上了防护服,因为穿上防护服后手极为不便,只有在饥渴难耐时才会喝一点水润嗓。”随同都江堰市蓝天救援队前往武汉运送物资,随行做好相关报道的刘锐,每当回忆这段经历时,脸上并没有太大的情绪变化。

走进隔离病区,对常人来说,是最可怕的,唯恐避让不及,但总有“逆行者”坚定前行:1月23日,除夕前一天,成都电视台记者姜澜雨、李飞,现场直击成都定点接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并深度探访了隔离病房。

疫情暴发,人们避免外出,但台前幕后的新闻工作者们永远要往最前线“逆行”:1月30日,四川支援武汉医疗团队集结出发,在天尚未亮的清晨,看度记者在寒风中送别了第一位赴汉的川医。

“1月24日,除夕之夜。如果是以往年份,我应该愉快地跟亲朋好友看烟花、吃年夜饭,等待鼠年的第一天,然而今年注定不一样。”每日经济新闻驻武汉记者张明双,原本可以选择回家过年。但在武汉“封城”之前,他权衡再三,在1月21日退掉返乡车票,最终选择了滞留武汉,“这也是我第一次单独在异地城市过年。”

在成都,还有很多像“张明双”“朱沛洁”“刘锐”这样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前赴后继奔赴武汉,及时发布权威“声音”。他们也有家人,有孩子,有爱人,但他们选择了坚守岗位,就注定有所牺牲。

“看到这些权威消息,谣言不攻自破!”“是你们,让权威声音掷地有声!”这些温暖话语,是对新闻工作者们最崇高的礼赞。

能为大家做些事情,其实是很高兴的。

1月26日,大年初二,疫情防控形势正是紧张。年仅23岁的吉江平忙前忙后,四处巡逻。这天下午,他突然接到父亲打来的一通电话。

“你知道今天什么日子吗?”父亲问。“今天初二,有什么事吗?”父亲回了一句“没有”,挂掉了电话。直到下班回家之前,吉江平才想起,每年初二都是父亲的生日,于是他赶紧给父亲发了一条祝福短信。“当时感觉挺对不起爸爸的,因为我来这边工作之后基本没回过家。”吉江平说。

生于1997年的吉江平曾经是一名军人。2018年退伍的他,2019年7月加入了环卫行业。虽然他工作不满一年,但已经能把自己负责的区域管理得井然有序。一个多月,吉江平没有见过家人,原定的休息计划也被打乱,但他对此没有丝毫怨言。“我们负责这个区域,如果这里出现问题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是这条街的管理者,目标就是让这条街没有危险,让所有市民感到整洁和安心。”

62岁的余佑林,从事环卫工作9年,是一名清扫保洁工人。疫情发生后,丈夫和女儿们坚决反对她外出工作。可余佑林认为现在是非常时期,清洁工作更不可少。每日在家人的监督下做好防护才出门工作的余佑林,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也慢慢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疫情防控期间,她所负责清扫的广场上几乎空无一人,地面上也干净许多,但余佑林依旧仔细地清扫广场的每一个角落。她很庆幸自己能成为这个城市的美容师:“他们反对我能理解,但是干这份工作时间久了,就不想停下来。我现在还能为大家做这么一些事情,我其实是很高兴的。”

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时,他们在喧嚣与尘埃里,创造清新和明亮;人烟渐散,万籁俱寂时,他们依然坚守在每个角落,随时维持着一座城市的形象体面。

一句简单的“谢谢”,是对环卫工作者们最质朴的感激。

战争年代,英雄大多出自于战场,和平年代,英雄则来源于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他们用兢兢业业的实干,在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岗位”上,汇聚起了疫情防控,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大能量”。坚守不倦,只为万家灯火阑珊,他们,也是奋战在疫情一线的“真心英雄”。

谢谢你们!

点击专题丨2020成都 感谢有你 查看更多>>

编辑:何雨蔚

版面编辑:张静雯

责任编辑:雷启枝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