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看变化丨从“花重锦官城”到“绿满公园城”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01月15日 09:21

成都的代名词有多少个?在过去,多为蓉城、锦官城或“天府之国”一类的别称,文学感、历史感十足。如今,成都的代名词给人的感觉已变得更为极为多元:最具幸福感的城市、网红城市、未来之城、世界美食之都、手游第一城......然而,最响亮的一个代名词莫过于对这座城市底色有生动描述的“公园城市”。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视察时提出“支持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并强调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去年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也明确提出了成渝地区要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这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迈向可持续发展城市指明了方向和实践路径。如今,一座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初步呈现,成都,也从“公园城市”的首提地,成为了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尚“绿”之美:天府绿道串联幸福生活

周末,成都温江金马河湿地公园,不少家长正带着孩子漫步于绿意盎然的河岸上,向阳而开的鲜花丛中,传来阵阵爽朗笑声。随着金马河、鲁家滩等湿地公园的陆续开放,成温邛高速以北的温江北林区域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全长65公里的北林绿道成为了当地市民心中的“打卡胜地”。在愉悦市民的同时,良好的生态还催生出了“绿色经济”,在一条名为“花想江安”的绿道旁,摆满了精致优雅的盆栽绿植,它们既是景观也是商品。来这里享受好生态的市民,看中了哪个盆景,还可以直接购买回家。金马河湿地只是成都绿道公园建设的一个缩影,除了休闲娱乐,成都还将花木、生态、景观等资源有效整合,串联起湿地公园、文旅小镇、养生谷等多处景点,都市农业、医养健康、文创旅游等多种业态在绿色公园里得到了有机融合

近年来,成都以公园城市建设为契机,高质量推动城市绿道建设,构建了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绿色网络体系。同时推行“绿道+”模式,在推动公共空间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休闲体验与审美感知相统一的同时,也为市民们提供了一个更巴适安逸的生活空间。从天府绿道1.0版本的雏形阶段到如今的成熟的3.0版本,可进入、可参与、可感知、可阅读、可欣赏、可消费等多维价值叠加的绿道功能体系已经形成。截至2020年10月,全市累计建成各级绿道4238公里。

然而,成都“尚绿”的脚步并未停息:以天府绿道为依托和载体,2021年起,成都将每年建成1000条“回家的路”(上班的路)社区绿道、打造1000个公园城市示范场景、举办1000场绿道活动,实现“绿道让生活更美好”的建设初心。规划长度达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建成后,成都市的绿道网密度,每平方公里将超过1公里。

世界瞩目的天府绿道构筑起了成都绿色发展和生活的新方式,创造出了一个在公园城市里诗意栖居的生活场景,构建起了成都人的幸福生活新形态,也探索出了一条实现绿色与发展“价值转换”的新路径

各美其美:美丽公园加持“烟火人间”

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中,成都人在生活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几乎触手可得:推窗见绿、推门入野,百步的距离就能转角遇到“美”。进入2021年,公园城市建设也交出了一份新答卷——“绿网千园”。

说起公园,成都人能如数家珍:锦城公园、锦江公园、桂溪生态公园、白鹭湾湿地公园、江滩公园、二仙桥公园、天府明珠公园、新金牛公园、东湖公园,还有正在加快建设的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成都天府艺术公园......一个又一个景美如画的公园,就像是颗颗明珠,点缀着这这座城市的诗意之境,加持“烟火人间三千年”的惬意栖居。除了市民心向往之的新建公园相继开园迎客外,一个个历史传承悠久的老旧公园更是旧貌新颜。从2018年开始,成都启动了“百个公园”示范工程,计划用3到5年时间建设一批各类特色公园,截至目前完成56个,剩余54个项目正有序建设中。公园在城市的布局也从之前的“点状分布”演进到了现在逐步呈现覆盖城市乡村的全域公园体系,“坐拥千园”的盛况也让这座千年之城再次蝶变升级

对于现在的成都人来说,公园已经不只是休闲喝茶、散步锻炼的场所,随着“拆围增景”“场景营城”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公园和周边社区无界融合,有触目可及的美丽图景、便捷可达的生态场景、触手可得的绿色服务,还有插花培训、园艺讲座等主题沙龙和“盆景展览”“草坪森林婚礼”等消费场景,市民群众有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以锦城公园、锦江公园为代表的公园,不仅是生态工程,也是生活空间。徜徉其中,“身在公园、春暖花开”的美好生活更是让人陶醉。

美美与共:场景营造助力点“绿”成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和空话,公园城市的建设,又为这座千年之城带来了什么?

2020年5月29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成都蝉联新一线城市榜首;2020年8月21日,GaWC《世界城市名册》2020年榜单发布:Beta+(世界二线强城市)中成都作为唯一中国城市入选。这些荣誉的背后,正是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多重战略价值的充分释放:对内将引航中国城市生态化、绿色化发展转型的先行者,对外成为彰显中国城市落实联合国人居议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呈现者。同时,创造了市民高品质生活新空间的同时,也打造了成都走向世界新名片。

然而,新成绩的背后又给这座城市提出了新的问题:无与伦比的天府绿道、星罗棋布的城市公园怎样才能发挥出他们最大的价值,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成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充分发挥场景营城的作用,重塑整个城市形态,提升城市能效和核心竞争力。于是,创造新消费场景,点“绿”成金就成为这座城市飞跃的新引擎

沉浸式话剧《成都偷心》是成都锦江区东湖公园里,域上和美艺术馆的招牌,东湖公园以发展文创产业平衡生态建设投入,聚集先锋剧场、域上和美艺术馆、红美术馆、艺术长廊等文创项目,有效地把生态价值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观看话剧的近半数观众来自省外,“打飞的”来看剧;在百花潭公园,盆景现场制作教学体验与精品盆景赏析交流活动,即便在工作日,也引得不少本地市民前往“打卡”,周末,还可体验手工技艺糖画、皮影戏;对动植物感兴趣?成都动物园和植物园的“小小鸟类饲养员”“喵家族明星成员见面会”“爱成都”本土动物之旅等活动更是让无数孩子和家长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以生态场景为载体,培育消费新场景,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新的消费增长点。以此为起点,如今的成都也逐步形成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式、沉浸式的消费体验场景,为公园发展注入新活力

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从生态到业态,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可以看出,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正逐渐形成一份独特的“中国方案”。在成渝两地唱响“双城记”的大势之下,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将是城市高质量发展、宜商宜居宜游的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迈入世界级城市行列的必经之路。公园城市的建设,让城市自然有序生长,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更向世界呈现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别样精彩和独特魅力。

“十四五”期间,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还将有哪些新期待?未来,成都将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城市新范式。将开展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EOD)示范建设,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指标体系,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环境权益交易制度,加快建设“无废城市”,让公园城市成为新业态新模式策源之地,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多消费场景和创新体验。

曾经,“花重锦官城”是对成都最生动的描述,在不久的未来,不止“花重锦官城”,“绿满公园城”将是这座城市更美好的标签和代名词

文字:冯天赐

版面编辑:陈静

责任编辑:何静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