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啦!成都野生鸟类2021新记录发布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11月27日 10:09

经过一年的努力,鸟类监测团队和广大观鸟爱好者共同刷新了成都市鸟类新记录。2021年,成都市新增野生鸟类记录10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种、“三有”保护鸟类8种、其他鸟类1种,全市已记录的野生鸟类达526种。

棕背田鸡(Zapornia bicolor),鹤形目秧鸡科。是中等体型的秧鸡,头、颈、腹部为烟灰色,背部为棕褐色,颏白色。性情较隐秘,喜活动于沼泽苇丛中。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监测团队2021年5月在邛崃市首次记录1对成年个体,并持续监测到成功繁殖幼鸟。推测棕背田鸡可能为我市罕见夏候鸟。

棕背田鸡在田间觅食

蒙古沙鸻(Charadrius mongolus),鸻形目鸻科。与成都有确切分布记录的铁嘴沙鸻(Charadrius leschenaultii)非常相似,但体型较小,喙较短小纤细。迁徙季主要经过我国东部,栖息于沿海、河流的滩涂环境,觅食小型无脊椎动物。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监测团队2021年9月11日在新津区金马河首次记录了1只成年个体。

蒙古沙鸻和它的倒影

尖尾滨鹬(Calidris acuminata),鸻形目鹬科。中型滨鹬,体型粗壮,胸部为皮黄色,下体具有黑色箭状纵纹。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在我国东部地区为常见旅鸟。2021年9月观鸟爱好者朱晖在新津区首次记录到1只。

尖尾滨鹬在荷塘里

栗颈凤鹛(Staphida torqueola)雀形目绣眼鸟科,上体棕灰色,下体近白色,特征为栗色的脸颊延伸成后颈圈。2021年11月,观鸟志愿者余欢在邛崃市首次观测到1只。

首次观测到栗颈凤鹛

鹰雕(Nisaetus nipalensis),鹰形目鹰科,大型猛禽,翅形宽阔。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021年4月,观鸟志愿者余欢在崇州市影像记录到1只。

鹰雕在空中翱翔

黑冠山雀(Periparus rubidiventris),雀形目山雀科。头、颈部以及冠羽、喉至上胸为黑色,后颈和两颊部各有白色大斑块,身体灰暗,尾下覆羽棕色。是我国西南地区中高海拔较为常见的森林鸟类。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监测团队于2021年7月24日在大邑县观测到2只,为成都市新记录。

成都新记录到的黑冠山雀

领岩鹨(Prunella collaris),雀形目岩鹨科。喉部白色且有由黑点排列成的斑块。常见于我国北部、中部、西部地区的高山、草甸、灌丛和裸岩地区,是这些地区的高海拔常见鸟类。属于四川省“三有”保护动物。监测团队2021年7月25日在大邑县记录1只,为成都市新记录。

领岩鹨在岩石上

苇鹀(Emberiza pallasi),雀形目鹀科,非繁殖期雌鸟和幼鸟均为浅沙黄色,头顶、上背、胸部以及两胁具深色纵纹,上喙深色,下喙浅色。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在我国华北、华中、东部地区为常见冬候鸟或旅鸟。2021年11月,观鸟爱好者朱晖在邛崃市记录1只。在成都可能为迷鸟或者少见冬候鸟。

苇鹀来过冬啦

喜山短翅鸫(Brachypteryx cruralis),雀形目鹟科。由蓝短翅鸫(Brachypteryx montana)的亚种提升为种。属于四川省“三有”保护动物。与成都此前有明确记录的中华短翅鸫(Brachypteryx sinensis)主要区别在于喜山短翅鸫的雄鸟体色较深,且眼先黑色;雌鸟通体颜色更深,且前额带有棕红色。监测团队2021年10月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首次记录到雌性个体1只,推测为旅鸟。

酷酷的喜山短翅鸫

东方鸻(Charadrius veredus),鸻形目鸻科。中型鸻类,喙短。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本年度监测工作中,监测团队通过文献梳理获得信息,2019年于双流国际机场首次记录。

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是一项空间跨度大,时间周期长,且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今冬明春候鸟保护和管理工作,严厉打击破坏候鸟迁徙的违法犯罪活动,近日,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今冬明春候鸟迁飞保护工作的通知》,编制了《成都市冬季鸟类巡护重点区域和监测点位指导建议》,指导各区县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各局属公园、各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局各管护站、各湿地公园、各风景名胜区等,加强鸟类保护,确保候鸟迁徙安全。

看度-公园城市频道记者:李多思

版面编辑:陈轻语

责任编辑:蒋月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