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吴宁从云南野生大象北迁谈生物多样性保护:从保护者到共生者 重新认识人与动物关系

来源:看度新闻 2021年11月20日 22:08
摘要:同一空间下,人与野生动物之间怎样和谐相处?

今年上半年,云南野生亚洲象不停地向北迁徙的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地政府与民众在“不干预”的原则下平安护送它们回家,这对于探讨“人类和自然界生物该如何相处”这个问题来说是个生动有趣的案例。

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成都的各类生态资源愈加充盈丰沛,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也正在成为一座生机勃发的生态宝库,“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也越来越多地在人们身边上演。当野生动物开始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该如何与他们在同一空间内自然、和谐地相处?这成为了生态文明背景下,成都市民需要开始思考的一个全新课题。在本期访谈中,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吴宁,继续就成都陆生野生动植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分享他的观点。

生态廊道——为野生动物架起“孤岛之间的桥梁”

在谈及“亚洲象象群的出走事件”时,吴宁表示,从中能够看到“两个改变”:一是生态环境在变好。生态廊道建立起来,亚洲象才可能出走,这是一个客观的条件。另外一方面是,人们的保护意识在改变。“我们会更加友善地去对待野生动物,从民间到云南省政府各个部门都对亚洲象给予了关注,他们才可能迁徙到北方去。我们可以把单个的保护区看做是孤岛,孤岛之间是需要相互连接的,这种连接就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带,就像走廊,动物可以通过这个走廊从一个岛到另一个岛,相当于去邻居家去串门。”

这里就不得不引出一个概念:生态廊道。“生态廊道”这个词汇虽然在一些动物科普文章里面比较少出现,但是它对于野生动物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现代大部分野生动物栖息地被破坏,种群数量下降严重的前提下,生态廊道格外重要,它是解决动物近亲繁殖的良方。“生态廊道”对于野生动物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吴宁做了一个假设:“以成都周边的龙门山为例,那里的生物多样性很丰富,野生动物也特别多,但是龙泉山上却很少。假如我们有一个廊道、一片森林,能够把龙门山和龙泉山连在一起,你可能就可以在龙泉山上看到狼。因为有了廊道,他们就可以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所以生态廊道的建设,对于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成都城市森林

同样的概念,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之前,不同地方的大熊猫有可能被一条公路阻隔开。熊猫群直接不能相互来往,就可能造成种群的衰退,现在把公路换成隧道,没有盘山公路了,就把两个地区连在了一起,建立起了野生动物的走廊。“虽然我们现在不可能把成都如此大的城市再做成一片片森林,但是,‘廊道’的存在对于物种的迁徙是非常重要的。”吴宁分析认为。

从保护者到共生者——重新认识人与动物关系

随着野生动物和人类越来越“亲近”,有关部门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对于普通市民而言,也面临着不少新的课题,例如,该怎样重新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吴宁表示,一方面,政府必须加强管理的力度。因为国家公园和任何的保护地都需要一个严格的管理体系。另外一方面我们自己也需要调整心态来对待野生动物。“以往人们看得少,自然是觉得野生动物竟能在生活环境中出现是件稀奇事,会去围观。但如果能发自内心地把他们当做自己家的一个常客,或者是身边的某个朋友,那心态肯定就平和多了,也不会感到突然或心生恐惧。”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空间感、距离感有着与以往大不同的体现。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也不可避免地时有出现。这样的矛盾如何解决?有学者曾指出,缓解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既要科学保护,又要积极防范。今年10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国家将采取主动引导和调控措施,科学地处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不断开创野生动物保护新局面,实现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吴宁接受看度-公园城市频道的专访

对此,吴宁则表示,除了政府引导、科学调控外,最重要的还是人类应该以一种包容、尊重、平等的态度,来看待这个世界的每一个物种。“人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我们对待动物,不是强者对弱者的保护,而是平等共生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保护——“伞护效应”有利于全域生态的提升

吴宁说:“我们建一个公园城市,实际上就是一个全域的城市的概念。我们把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好的同时,也要把城市的绿化生态体系做好,使它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提高、生态系统更丰富。客观上来说,其实也是为我们人的生存空间创造了一个更美好的环境。”

近几年来,在成都的不少区域,人们已十分明显地感受到自己身边动植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了:久未现身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角鸊鷉现身成都东安湖、黑天鹅在锦城湖安家、全球极为罕见的青头潜鸭现身蒲江河......公园城市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与发展协调共进。对此,吴宁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提到更加主流化的位置,更得加大对成都整个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和保护的力度,建立一个需要投入更多时间、人力、物力的监测网络。

持续优化的成都城市绿化生态体系

综其而言,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的意义早已不止于保护大熊猫本身这么简单,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和生态系统治理,其作用也不只是仅限于国家公园本身。而是依托于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生态基础,以大熊猫的“伞护效应”为抓手,来共建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维护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平衡——这正是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重要一环。

名词解释:

生态廊道

生态廊道也称生物廊道,是指在生态环境中呈线性或带状布局、能够沟通连接空间分布上较为孤立和分散的生态单元的生态系统空间类型,能够满足物种的扩散、迁移和交换,是构建区域山水林田湖草完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伞护效应

“伞护种”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概念,是指选择一个生境需求能涵盖其他物种生境需求的目标物种。对该物种保护的同时也为其他物种提供了保护伞,这种目标物种的生境需求综合了其他种类生境需求的信息。大熊猫就是一个典型的“伞护种”。人们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也保护了大熊猫栖息地内的其他物种。大熊猫被保护后,其“密接者”红腹锦鸡、金丝猴、羚牛、麝、珙桐等珍稀物种也随之得到了庇护,进而实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之目的。

看度-公园城市频道记者:赖晓敏 董逸 张稷

编辑:冯天赐

版面编辑:叶升芃

责任编辑:何静

0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