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胡润百富榜》上榜企业家数量唯一增长城市,“建圈强链”为成都带来了什么?

来源:红星新闻 2022年11月15日 09:07

“成都是今年前20名城市中唯一上榜人数增长的城市。”11月8日,胡润研究院在《2022胡润百富榜》发布会上说道。

记者从胡润百富榜中看到,今年,以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为居住地的上榜企业家数量都在下降,但成都却在前20名城市中逆势增长。

11月14日,胡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年胡润百富榜的门槛提高到个人财富50亿元人民币。在门槛提高的情况下,今年居住地为成都的上榜企业家数量依然有所增长。其中医联创始人王仕锐与侨源股份的乔志涌家族是新上榜的企业家。

记者注意到,支撑起这些逆势增长的数字背后,是成都发展理念的变革。

就在今年4月,“建圈强链”首次被写入了成都市党代会报告。报告提出,要以产业“建圈强链”理念变革产业发展方式——作为城市未来五年的发展纲领,一次产业端的发展方式新探索被明确。

成都逆势增长

胡润百富榜:前20名城市中唯一上榜人数增长的城市

11月8日,胡润研究院在成都发布《2022胡润百富榜》。这是胡润研究院自1999年以来连续第24次发布“胡润百富榜”,也是连续第二次在成都发榜。

但胡润百富榜与成都的“缘分”不止于此。

榜单显示,今年共有1305位个人财富5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家登上胡润百富榜。其中有20位企业家来自成都,占总人数的1.5%;财富总和超4400亿元,占总财富的2%。

居住在成都的前三名企业家分别是:通威的刘汉元、管亚梅夫妇(1250亿元)、新希望的刘永好家族(950亿元)和郎酒的汪俊林(615亿元)。

↑刘汉元、刘永好、汪俊林(从左至右)

前三名市值最大的企业是通威(2000亿元)、新希望(680亿元)和龙佰(400亿元)。

在这些数字之外,成都还有着另一重光环。

“成都是今年前20名城市中唯一上榜人数增长的城市。”胡润在发布会现场宣布。

从胡润百富榜中可以看到,今年,以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为居住地的上榜企业家数量都在下降,但成都却在前20名城市中逆势增长。相比去年,居住地为成都的上榜企业家增加了2位,城市排名位列全国第十三位。

11月14日,胡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年胡润百富榜的门槛提高到个人财富50亿元人民币。成都是今年前20名城市中唯一上榜人数增长的城市,比去年增加了2位。

其中,医联创始人王仕锐与侨源股份的乔志涌家族是新上榜的企业家,财富分别达到80亿元、61亿元。

新上榜企业家王仕锐、乔志涌家族

成都医疗健康与工业产品行业的加速崛起的缩影

财富背后,是成都企业家的硬实力。

医联创始人王仕锐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后赴哈佛大学做研究学者。2014年5月,王仕锐创立医联。目前,医联已经成长为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医院。

乔志涌家族背后的侨源股份则是我国工业气体龙头,成立于2002年9月,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全液态空分气体专业供应商。今年年中,侨源股份于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成都市第106家上市公司,也是创业板首家工业气体领域上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新上榜的医联创始人王仕锐与侨源股份的乔志涌家族分属医疗健康与工业产品行业。胡润百富榜中也提到,上榜的成都企业家中,来自工业产品、医疗健康和房地产行业并列第一,各自均有3位上榜。

发展理念的变革

未来五年坚定不移推进建圈强链

11月14日,胡润向记者评价道,上榜企业家数量逆势增长,充分说明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活力,也彰显出这座城市的宜商宜居宜业吸引力。

胡润表示,他经常到成都来,每一次来成都都会看到新的发展变化,这是一座充满发展朝气活力的城市。同时,成都也是一座很受企业家欢迎的城市,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让企业家在这座城市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

事实上,“逆势增长”的数字背后,揭示的是成都发展理念的大变革。

今年4月,“建圈强链”写入党代会报告,提出要以产业“建圈强链”理念变革产业发展方式——这已透露了“建圈强链”行动的关键。

从2021年底提出“建圈强链”以来,成都共确定了20个重点产业链。记者从成都市经信局了解到,目前该局共“领取”了14个重点产业链任务,产业门类均为先进制造业。其中,既有产业规模在2020年达到1220亿元位居全国第五的集成电路产业,也有产业规模约20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党代会报告中也专门提到了“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目标,并明确,要坚定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稳步提升制造业占比,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建设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成都市经信局局长王凯曾表示,未来五年,市经信局要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打响成都智造品牌。

“目标之一,就是构建‘支柱+新兴+未来’梯度奋进、接续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王凯强调,要突出建圈强链,聚焦优势锻长板、围绕长板补短板,构建生态提能,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一批彰显城市品牌、体现行业影响的地标性产业。培育一批品牌企业,持续深化领军企业引育、“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中小企业能力提升计划,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帮助新希望巩固提升“世界500强”位势,支持通威集团冲榜“世界500强”。

成都能不断培育形成品牌企业,“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扶持的一揽子政策有非常大的关系,放在全国来看,成都都是很亮眼的。”11月14日,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博士向记者说,这些企业也能为成都城市经济发展增加新活力,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和繁荣。

编辑:陈静

责任编辑:叶升芃

相关新闻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