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确诊超2600例!基孔肯雅热是什么?
广东省佛山市最新通报
截至7月21日
佛山市累计报告
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659例
主要集中在顺德区
基孔肯雅热是什么?
有什么症状?
如何预防?
今年四川蚊子密度如何?

基孔肯雅热有什么症状?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各年龄段人群都有可能感染发病。健康人被带毒蚊子叮咬后,病毒将在人体内潜伏1到12天,一般为3到7天。病毒在蚊体内存活时间较长,甚至终生具有传染性。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基孔肯雅热可以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播。
全身症状:突发高热(≥39℃)、剧烈关节痛(多累及手足小关节,对称分布)、肌痛,部分患者出现头痛、乏力;
皮肤黏膜表现(40%-75%患者):
①斑丘疹:多在发热后4-6天出现,累及躯干和四肢,儿童可能更早出现;
②特殊皮疹:如面部中央红斑(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鞭状水疱(婴幼儿多见);
③黏膜病变:口腔、生殖器溃疡(类似口疮),伴疼痛。
④约40%-80%患者发展为慢性关节痛,表现为持续性滑膜炎、肌腱炎,可能伴随骨侵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此外,慢性期还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如“基孔征”—鼻部灰黑色斑)、脱发(2-3个月后出现)等。
基孔肯雅热不同阶段的临床特征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
基孔肯雅热目前国内尚无疫苗及特效抗病毒治疗药物,因此防蚊灭蚊、避免叮咬等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控制传染源:
及时隔离和治疗基孔肯雅热患者和感染者。
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预防蚊媒传染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防蚊灭蚊:在室内使用蚊香、电蚊拍等杀灭成蚊。清积水灭蚊幼虫:及时清理蚊子孳生地,翻坛倒罐,将长时间不用的蓄水容器翻倒过来,避免积水孳生蚊虫。对户外的水沟等可投放灭蚊幼虫的药物,水池可以投放鱼类。

做好个人防护:
隔: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尽可能多遮盖身体,防止蚊子叮咬。
驱: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驱蚊液。
装: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
及时就诊
外出旅行,应了解目的地的流行状况,建议非必要不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必须前往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准备,避免蚊虫叮咬。
一旦外出游玩(特别是有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地区旅居)后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全身关节疼痛、皮疹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向医生提供旅游、居住史和当地疾病流行情况,以防延误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基孔肯雅热病人从起病日算起应隔离防蚊叮咬5天,避免病情加重或传染给其他人。

蚊子喜欢叮咬的人群
● 蚊子偏爱刚运动过的人、肥胖者、孕妇,这类人呼吸较重,二氧化碳排放多,散发的热量也较高;
● 白天穿深色衣服的人;
● 体味重的人、身上有奶味的宝宝,还有涂抹浓香化妆品、喝啤酒的、不换臭袜子的人也很吸引蚊子。
知识多看点
四川“蚊子地图”
这些地方蚊密度最高
今年四川蚊子密度如何?
四川“蚊族巨头”是啥?

四川省蚊虫密度级别图,数据截至2025年5月
数据显示,蚊子密度与近2年同期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说明今年的蚊子密度与往年处于相近水平。
四川“蚊族三巨头”
目前,四川的优势蚊种,主要是库蚊、按蚊与伊蚊,被戏称为“蚊界三巨头”。

致倦库蚊,图据四川疾控
在四川城市中常见的多为致倦库蚊,是蚊子家族绝对主力,一般呈黄褐色,喙无白环,翅鳞密集,为褐色,主要活动于3-11月,是传播班氏丝虫病的重要媒介。

中华按蚊,图据四川疾控
四川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按蚊种类则是中华按蚊,其体型中等偏大,体色灰褐色或棕褐色,雌蚊触角基段蓬松状,有完整或不完整的白环,腹侧膜有“T”型暗斑。其活动范围相对集中于7-10月,是中国广大平原地区传播疟疾的重要媒介。

白纹伊蚊,图据四川疾控
白纹伊蚊是四川最常见的伊蚊属代表,体型小,通体黑色,间有白斑,中胸背板上有一条明显的白色纵纹,后足各跗节上均有白环。常见于5-10月,主要在白天至黄昏活动,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
信息来源:健康四川官微、健康新津
成都造、全球用!全链首台“四川造”高端装备盾构机在新津下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