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温江这一创新做法,入选成都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来源:温江融媒 2025年08月19日 15:26
图片

近日,市发展改革委组织推选出2025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温江区《绘制生态产品价值答卷引领乡村振兴新模式——温江区探索建立全省首个村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转化机制》成功入选。


2024年9月,温江启动岷江村生态价值评估转化机制试点项目,以寿安镇岷江村为样本,开展全省首个以村为单元的生态价值评估转化机制研究,制定形成四川省首个《村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机制,全面破解生态资源的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打通岷江村“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



开展生态价值评估转化机制研究,具体是怎么做的?成效如何?


据了解,温江区相关部门通过精准摸底,梳理村内生态资产,集成现有的农地、林盘、湿地、绿道、水域等资源调查数据结果,建立了《岷江村生态产品目录清单》,明确岷江村生态价值要素构成。


随后,温江聘请专业机构,创新构建起以村(社区)为单元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体系,并对岷江村生态产品价值进行核算,岷江村的生态产品总价值为1.44亿元,其中物质供给产品价值占比18.13%,调节服务产品价值更是占到了75.08%,贴好了岷江村生态产品的“价格标签”。


在摸底核算后,温江注重强化应用,建立生态产品收益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采用“资源股份化、股份价格化”的思路,探索运用生态产品价值评估结果作价入股参与项目经营。


试点以岷江美术馆为合作载体,岷江村通过将特定地域单元的生态产品价值作价150万元入股,以生态入股方式与投资人合作成立项目运营公司——成都十里桂香乡村旅游有限公司,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15%的股权占比,每年还可获得8万元的固定分红,形成了可持续的经济收益。



据寿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激发了村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还促进了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乡村振兴从“产业振兴”向“生态赋能”的深度跃升。



“生态价值转化不能停留于‘保护生态’的初级阶段,而需结合乡村产业基础,找到生态资源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通过产业融合提升生态产品的供给质量和经济价值。”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解释,案例中,岷江村以生态资源为基底,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文旅新业态,形成 “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价值反哺” 的良性循环,让生态价值从“隐性” 转化为“显性”,从“单一”拓展为“多元”,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长久共生。



e974afe4771f4d9c8d221a3699f211cc.jpg

记者:刘嘉仪

编辑:彭棣 李林波

审核:吴敏

0

评论

0 条评论 手机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