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温江“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收官
10月21日,由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主办、区教育局协办的“畅游成都·体验非遗”非遗进校园主题活动走进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师生们通过一场蜡染的沉浸式体验,更加近距离地感受非遗的智慧与魅力。

活动现场,市级非遗传承人谢宝高以《方巾上的鱼凫密码》为主题,从温江鱼凫文化讲起,结合实物展示秦汉“绞缬”工艺碎片与唐代蜡染纹样,生动解读“蜡染丹青”背后的深厚文化。
“大家看,这块唐代蜡染方巾上的鱼纹和咱们温江鱼凫遗址出土的纹饰有什么异同呢?”谢宝高从“魔法蓝染包”的实用创作到“蜡笔生花・鱼凫纹样工坊”的文化溯源的生动讲述,让非遗从“书本知识”变成了“可触可感的实践”,拉近了同学们与非遗之间的距离。
实操环节中,同学们化身“非遗匠人”,手持蜡刀小心翼翼地在白色方巾上进行勾勒,再经过浸染、清洗、晾晒,一条条独具特色的蜡染方巾就新鲜出炉了。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蜡染技艺,觉得特别神奇。今天自己动手做,才发现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耐心和细心。”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学生肖玗彤一边展示着自己染出的蓝色方巾,一边自豪地说,“尤其是用蜡刀绘制的时候,手一点也不能抖。我的方巾上画的是鱼凫鸟,这是我们温江的文化符号。”

记者了解到,这是此次“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的收官之课。自10月9日系列活动启动以来,以“一校一主题、一课一特色”的模式,先后走进和盛小学校、鹏程小学校、新世纪光华学校、温江区第二中学校等10所学校,将川派盆景、蜡染等温江非遗项目搬进课堂,覆盖小学至中学等学段师生。

十场活动累计吸引超1000名师生参与,不少学校还将非遗体验延伸为课后兴趣课,让非遗传承从“一时热闹”变成“长效陪伴”。 “进校园活动的圆满收官,不是终点,而是温江非遗‘常态化进校园’的新起点。”区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整合非遗资源与校园教育资源,推动更多温江非遗项目与美术、生物、历史等学科课程融合,开发相关读物、户外体验课,让更多青少年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

记者:简雪艳 彭月
编辑:小米
审核:陈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