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创造·非遗文创作品赛丨最具市场潜力奖

来源:成都市妇联 2024年01月10日 09:24
摘要:非遗资源与现代生活巧妙融合,无疑是文化与商业之间的一场美妙邂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希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成都市妇联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创办成都国际女性艺术季。作为独具特色的女性文化品牌,成都国际女性艺术季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2023年,成都市妇女联合会联合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举办了第四届成都国际女性艺术季。第四届成都国际女性艺术季以“她视界·非遗向未来”为主题,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征集富含巴蜀文化元素,具有影响力的非遗创新作品,经过征集推荐、层层筛选、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最具实用价值奖、最具市场潜力奖、最具时尚创意奖、最具国际视野奖、最具创新价值奖五类共15件优秀非遗作品。近期,市妇联集中展示这些作品创作者的芳华智慧,让我们跟随她们沉浸式探索非遗生活化、产业化、时尚化、国际化的创新之路,展现非遗之美、艺术之美、女性之美、文化之美!

巧运匠心 古老智慧与现代商业的交融——最具市场潜力获奖人

古韵新声,穿越时空。非遗资源与现代生活巧妙融合,无疑是文化与商业之间的一场美妙邂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希望。古韵今风,交相辉映。新时代、新传承,非遗女性匠心独运,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观念表达、艺术创作、跨界融合,将文化之魂注入现代产品,不仅赋予现代产品独特魅力,也让非遗“破茧成蝶”,绽放出持久的魅力。

王晓璐:花丝绕指,让非遗工艺“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晓璐,银花丝国家级传承人“道安”的女儿,一位坚守传承道安银花丝技艺的“80后”。她自小跟随母亲学习银花丝技艺,目前是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的市级传承人。

作为非遗第二代传承人,王晓璐至今记得,小时候午夜醒来,总看见母亲道安在桌前汗流浃背、点焊花丝的身影。母亲对银花丝的坚守和热爱,让她深深地爱上了这门传承了1700多年的技艺。耳濡目染之下,银花丝似乎是王晓璐从小便认定了的人生理想。银花丝作品《蜘蛛》便是她内心的写照:银花丝手艺人如那一只只勤恳的蜘蛛、吐着银丝、织着银网,编织着她们的梦想。当结丝成网的时候,就是一件坚韧且漂亮的艺术品。丝虽细却坚韧,这就是银花丝的力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这份力量使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那便是成都银花丝非遗制作技艺的继承、守护和发扬。

“只要有市场,非遗技艺就不会失传。”她将时尚前沿的设计理念带入作品设计,将浮雕、镶宝、烧蓝等技艺运用于银花丝首饰的制作,为银花丝注入更多的观赏性、装饰性与实用性。她积极开拓市场,将传统宫廷独享的艺术品,转变成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自然,人人都能欣赏使用的精美首饰品。她将我国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融入千年技艺,以十二生肖为时尚元素、用成都银花丝非遗制作手艺创作出《道安银花丝十二生肖项链》,使得人们对银花丝技艺之美再认识,对匠心之美再感知,对文化之美再感悟。

经年坚持与努力,只为银花丝能够跨越岁月的鸿沟,在现代社会同样熠熠生辉。她始终跟随着时代脉搏探索属于银花丝的传承方式和发展节奏,用作品展示着非遗累积千载的深厚文化力量,让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具备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更深远的影响力。

苏舒:繁花似锦,在千丝万缕中织就锦绣天地

苏舒,苏轼第36代孙,擅长岩/颜彩手绘、蜀绣、蜀锦及唐卡等技艺。她绘画师从著名画家胡仁樵,蜀绣师从著名省级蜀绣大师邬学强,蜀锦师从原蜀锦厂厂长杨长跃,是青海热贡吾屯下寺唐卡非遗传承人画僧久美丹增唯一徒弟。她是苏叁陆品牌原画师、蜀锦蜀绣传承者,成都市工艺美术大师、桉树林合作艺术家、乡村振兴文化板块杰出艺术家、工艺美术品一级技师、西南财大天府学院人才培养中心特聘行业导师。

苏舒是一位多元化的青年艺术家,更是一位非遗传承人。她继承了前辈大师们的优点,博采众长,糅合岩/颜彩画、唐卡技艺、锦绣纹样形成和而不同的风格。她的创作更注重传统文化的时代性以及锦绣文化与商业性的结合。自2010年起,她成立白生工作室,组建蜀锦蜀绣传承创业团队,以“进化中的非遗”为理念,将原画融合非遗,开创出对于设计色彩美学理解诠释的不同之路,开发了“落弦织,肆拾锦”两大特色蜀锦面料并注册商标,创作出别具一格的非遗产品。她将蜀锦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时尚美学、品质要求结合到了一起,以原创手绘的形式,用巴蜀熊猫的形象表现“醉李白忆杜甫”,以一件《李杜熊猫蜀锦收纳箱》,完美展示了蜀锦产品的实用价值、文化魅力与市场潜力。

传承非遗,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创新非遗,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思维的创新。她坚信,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一定能让非遗焕发新的光彩,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庞君薇:拾针捻彩,助力蜀绣“活化”传承

她巧手如织,织出了千年蜀绣的精致和魅力,她心如璞玉,沉淀着对蜀绣的热爱和执着。她用蜀绣传承着文化,用针线讲述着坚持、执着、创新与传承的故事。她就是坚守初心、执着追梦的非遗女性——庞君薇。

庞君薇,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高职院校副教授、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负责人、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艺美术(工业设计)高级工程师、教育部职业院校教指委工艺美术设计类专业委员会委员、成都惠民职工画院教育分院副秘书长、“往来”蜀绣胶囊博物馆主理人。

作为蜀绣文化的重要传递者和守护者,她长期致力于蜀绣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创新,将设计、文化类课程和一线生产性项目引入教学,硕果累累,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技能、设计一等奖,如四川省美术教育教师基本功一等奖、“太阳神鸟杯”天府宝岛大赛金奖等;蜀绣设计类课程入选教育部全国文化艺术职业院校“学习二十大,铸魂育新人”课程思政案例;指导学生获得四川省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四川省工业设计大赛一等奖等,为高校蜀绣创新型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果说,保护是非遗的基础,那么传承就是非遗的生命。”庞君薇认为,市场需求已成为发扬传统文化的前提和动力,探索非遗与商业的对接,也是实现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共赢的首选。她着力于蜀绣的生产性保护,致力于蜀绣产品的设计、研发、推广、营销,蜀绣美学活动策划、品牌建设,2021年在金牛区新金牛公园联合创建“往来”蜀绣胶囊博物馆;2022年“往来”蜀绣胶囊博物馆获“金牛区首批社区美育实践中心”授牌;2023年获“成都市非遗工坊”及“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非遗体验基地”授牌。她不断寻求对非遗蜀绣的外延扩展,以自身行动助力蜀绣的“活化”和传承,使非遗真正焕发生机与活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