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如何加力扩围放大“两新”政策效应,发布会详解→

来源:看度新闻 2025年05月09日 10:08

5月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成都市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新闻发布。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相关工作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3bf59c4730454d44ad2e2e44924d2c3f.png

“两新”工作开展以来,成都市认真落实国家、省工作部署,成立市级工作专班和8个专项工作组,构建“1个总体行动方案+8个专项方案及政策措施”的政策体系,实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等十大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会议用四个“成效明显”介绍了上一轮成都市“两新”工作实施情况:

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成效明显。2024年全市工业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470.4亿元、同比增长65.1%;完工既有建筑增设电梯1275部、更新电梯762部;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老旧车8.1万辆;

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明显。全市汽车报废更新、置换更新补贴申请量分别达5.8万辆、10.9万辆,拉动汽车消费300亿元;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申请超310万件;

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成效明显。入选国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2024年全年再生资源回收总量700万吨;

资金保障成效明显。2024年全市获得“两新”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39.55亿元,安排市级财政资金31亿元,专项支持开展“两新”工作。

今年以来,国家、省陆续出台新一轮加力扩围支持“两新”政策措施。成都市已印发《成都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2025年度工作任务清单》,明确了54条年度重点任务。会议介绍了今年的主要工作内容:

推动各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方面——

在工业领域,着力推动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工作,2025年实施工业技改和设备更新项目450个,推动累计建成智能工厂95个以上,按期完成360家以上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

在建筑和市政领域,持续推动住宅电梯、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及燃气、供排水管道等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2025年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800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1000部,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30万平方米;

在交通运输领域,完成7个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更新改造项目,持续推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力争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公交车1000辆,新增及更新新能源出租车1500辆、网约车5000辆;

在老旧农业机械领域,力争完成农机设备更新2800台(套);

在民生领域,更新、补充教育教学仪器设备5万台(件、套),完成医疗卫生领域设施设备更新4000台(套)以上。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

持续开展汽车、家电、家装厨卫以旧换新行动,新增实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三类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拓展家电线上“立买立减”渠道,开展蓉城家庭焕新行动。今年,已经向各区(市)县下达18.8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

此外,成都还将积极推动国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建设,2025年力争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站(点)4000个。同时,强化实施保障,加强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常态化储备,争取更多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盘子。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和评估督导,强化资金保障,全面深入开展宣传解读,持续放大“两新”政策效应。

记者问答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以来,各地持续发力实施以旧换新,让实惠和便利更好触达消费者。请问成都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成效如何,在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过程中,市商务局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打算?

市商务局:今年,成都市按照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要求,全力提振消费,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居民消费习惯及具体实施条件,将原有12个家电补贴品类扩围至18个。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732.7亿元,同比增长6.0%,汽车、家电和通讯器材类消费分别增长2.9%、4.5%、197.2%。截至5月7日,全市申请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已超389万件,补贴金额约31亿元,拉动消费超285亿元,近4000家汽车、家电、数码、家居企业、超2.2万个门店参与活动。

在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过程中,我们积极回应消费者关切。组建了服务咨询团队,假日不休接受咨询,今年以来累计接听约4万通咨询电话。为了提升审核效率,我们创新研发引入“机器人辅助核验系统”,搭建了与公安交管的网络专线,实时交互审核数据;为了加快资金拨付,我们每周调度各区市县拨付进度,推动补贴资金快速直达消费者。

为了让消费者享受更多优惠,我们积极策划消费活动,动员企业参与活动让利促销。今年以来,我们开展了“新春欢乐购”“过完春节过春糖”春糖季、“迎世运・过五一”等200余场主题消费活动,企业踊跃参与,让利幅度非常大。

为了强化资金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我们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进行“双审双核”;对家电、数码产品、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销售企业开展抽查审计。我们常态化检查销售主体贯彻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情况,深入排查整治“拆单”问题,严肃查处骗补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统筹协调,优化工作流程,及时高效兑现补贴资金,加强行业监管力度,扎实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取得更大实效。同时也欢迎广大市民和消费者予以监督,如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可拨打12345热线或市商务局消费品以旧换新服务专线028-60583398电话反映举报。

人民日报记者:请问在工业领域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方面,今年成都市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什么?围绕这些目标,下一步将如何推进落实?

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2025年成都市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将锚定“提能级、促转型、强生态”三大方向,重点聚焦以下目标任务。

推动设备更新项目量质双升。全年计划实施工业技改和设备更新项目450个,力争带动工业技改投资突破500亿元,重点支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设备升级,支持企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设备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深化数智赋能。计划累计建成智能工厂95个以上、数字车间240个以上、数字产线300条以上。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覆盖率达60%,打造一批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标杆。

助力中小企业转型。按期完成360家以上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通过“诊断服务+场景赋能+政策扶持”组合拳,破解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难题。

夯实绿色发展基础。累计建成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226个,推动重点行业能效水平提升10%以上;同步推进氢能产业生态建设,累计建成加氢站12座以上(推广氢燃料电池商用车1000辆)。

为实现上述目标,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个方面,强化政策集成,激发企业活力。深入落实国家“两新”政策,用好用足《成都市关于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相关措施,对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新型技改项目按设备投资最高20%补助,对中小企业“微技改”项目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同时,探索“任务书+共管账户”管理模式,确保财政资金精准直达、高效拨付。

第二个方面,深化供需对接,畅通产业循环。持续完善“设备更新需求清单”动态发布机制,定期举办重点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推动工业母机、机器人、工业软件企业与设备更新需求方精准匹配。今年将重点围绕智能终端、新型显示、能源电子、生物医药等行业链主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开展“链式技改”,提升产业链韧性。目前,全市12条重点产业链已开展各类供需对接活动28场,1000余户企业进行了高效对接,下一步我们持续开展此类活动,为设备更新供需双方搭平台、畅渠道。

第三个方面,优化服务生态,筑牢支撑体系。加快建设“成都市制造业新型技改公共服务平台”,集成政策咨询、项目申报、金融对接等功能,为设备更新提供一站式服务;培育壮大技改服务商资源池,年内新增服务商50家以上,输出智能化解决方案超100个,为设备更新提供技术支撑;创新金融产品,加大“设备更新贷”“技改贷”“设备融资租赁贷”支持力度,为设备更新提供资金支持。

通过以上举措,成都将以设备更新为突破口,为全力推进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夯实基础。

中国改革报记者:我们注意到,“两新”政策聚焦多个重点领域,请问在农业领域,成都市在加力扩围老旧农业机械大规模设备更新方面,政策落实情况如何?

市农业农村局:成都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四川省推动老旧农业机械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安排部署,并结合成都市实际进行了加力扩围。2024年6月实施专项行动以来,全市农业设施设备更新工作有序推进,新拉动投资金额4亿元以上。

“全面落实部省农机设备更新政策”情况——

紧紧围绕部、省持续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部署安排,制定《成都市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方案》《成都市老旧农业机械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措施及申报指南》等文件。2024年实施专项行动以来,总计补贴更新农机具9866台(套),同比增加约110%,拉动农机购置投入总金额约2.2亿元,同比增加约50%,为全市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较2024年政策主要有3个变化:

在补贴范围方面。在2024年专项政策规定的15个农机种类基础上,将水稻抛秧机、田间作业监测终端、色选机、磨粉机等4种农机新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

在补贴标准方面。继续实施2024年关于提高报废补贴标准相关政策的同时,对报废并新购置同种类机具(具体为水稻抛秧机、农用北斗辅助驾驶系统、田间作业监测终端、植保无人机等4类)提高了报废补贴标准,变化情况详见农业农村厅等5部门2025年4月《关于实施好2025年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通知》。2025年通知明确的扩大报废补贴范围、提高报废补贴标准政策实施期限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在申报操作方面。要按重新调整的四川省农机报废补贴额一览表进行。

“抢抓机遇主动加力扩围更新政策领域”情况——

成都市综合市情农情需要,将粮食烘干中心、蔬菜(含育苗)生产设施、规模养殖设施设备提档升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农产品质量检测、智慧农业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等一并纳入推动老旧农业机械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行动范围,市级政策在部省政策支持的1个领域2个方向基础上,扩充为6个领域9个方向,组织实施了185个设施设备更新改造项目。截至2025年4月30日,全市已竣工项目60个、开工70个,全市农业生产设施设备保障支持能力明显增强。

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市将从3个方面持续做好老旧农业机械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

在政策宣传解读方面,持续开展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从业人员传达国家、省、市有关政策,不断提高政策知晓度;

在政策实施方面指导各区(市)县和经营主体实施好部省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和市级扩围的5个领域7个方向的项目加快建设;

在服务保障方面,加强工作统筹和资金保障,及时协调解决政策执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专项行动落实到位,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做贡献。

中国新闻社记者:今年以来,国家、省陆续出台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措施,请问在加力扩围实施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方面有哪些政策变化,成都今年出台了哪些政策?

市交通运输局:今年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较去年在支持范围、补贴标准、补贴条件等方面均进行了加力扩围。

首先是新增加了农村客运车辆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符合条件的农村客运经营企业将原有从事农村客运经营的车龄8年及以上的客运车辆报废,对其新购买纳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车或国六排放标准燃油燃气车辆,且新购车辆继续从事农村客运的,按新购小型客车每辆3万元、中大型客车每辆6万元进行补贴。同时,鼓励“大改小”,对新购座位总数不超过原报废大客车座位数量的多辆小型客车,均纳入补贴范围。

其次是扩大了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政策支持范围。在去年支持国三排放标准货车报废更新的基础上,首次将国四排放标准营运货车报废更新纳入补贴范围。同时,放宽了补贴条件,取消了老旧营运货车需提前1年以上报废才能申请更新补贴的报废时限要求;在燃料类型方面,不再要求报废车辆必须为柴油货车。

再就是加大了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政策力度。提高了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更新补贴标准,由每辆公交车补贴8万元,提高至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车每辆补贴11.8万元、其他车型每辆补贴10万元。取消了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动力电池更新补贴上限,不再要求补贴金额不高于新购动力电池价格的50%。同时,调整了动力电池更新补贴条件,由车龄8年及以上的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动力电池,调整为2025年12月31日前超出质保期或不满足安全营运条件的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动力电池。

为推动政策落地落实,今年我市计划出台3项政策

今年3月,我们印发了《2025年成都市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实施细则》《2025年成都市农村道路客运车辆补贴实施细则》,近期还将印发《2025年成都市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实施细则》,大力推动交通运输领域设备更新。一季度,全市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老旧营运货车、老旧营运船舶和巡游出租车、网约车等交通运输领域设备8408辆(艘)。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持续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级部门对接,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交通运输领域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支持。同时,组织各区(市)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有关行业企业开展集中宣讲、政策解读和专题培训,确保更多政策红利惠及企业和群众,加快推动我市交通运输领域设备更新落实见效。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成都市在工业领域加力扩围大规模设备更新方面有哪些创新政策措施?如何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惠及中小企业呢?

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今年1月,我市出台了《成都市关于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政策措施》,其中支持小微企业技改是此次政策的核心创新点之一。针对中小企业“资金少、风险高、能力弱”的痛点,我们重点推出三方面举措。

一方面,首创“微技改”专项支持。对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给予一次性最高10万元奖励,覆盖设备购置、工艺升级等关键环节。此政策填补了传统政策对中小项目的支持空白,目前全市已储备“微技改”项目400余个,预计撬动社会投资超30亿元。

第二个方面,构建“联合体”协同机制。鼓励链主企业联合10家以上配套中小企业组建技改联合体,对完成协同改造的链主及中小配套企业给予最高3000万元奖励,带动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技改。例如,我市多家链主企业联合在蓉上下游企业同步实施技术改造,形成“一企技改、一链升级”的放大效应。

第三个方面,强化“诊断+金融”双轮驱动。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诊断服务,量身定制转型方案;同步开发“技改贷”“设备租赁补贴”等专项金融产品,对融资租赁项目按年利率2.5%给予补贴,单户企业最高补助500万元。2024年已为1255户中小企业提供贷款171.8亿元,有效缓解资金压力。

下一步,为确保政策精准落地,我们将重点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一是加快政策实施。开展国、省、市设备更新系列政策进园区进企业宣传活动,让企业知政策用政策,直申快享政策红利,激励企业愿改、能改;培育支持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帮助企业会改、改好。

二是加强动态监测。依托新型技改项目管理平台,对企业设备更新项目的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效益产出等关键指标进行全流程跟踪,及时发现和协调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确保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

是开展效果评估。建立“企业满意度+技改效能”双维度评价体系,定期组织第三方机构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收集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不足和需改进的地方,及时优化调整政策,确保政策可及、可享、可达。

成都将以政策创新为引领,全力破解中小企业技改难题,推动“小而精”企业向“专精特新”跃升,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邓莎

责任编辑:冯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