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保护国宝的国宝走了,“中国大熊猫之父”胡锦矗病逝

来源:看度新闻 2023年02月17日 08:05

2月16日晚,记者从西华师范大学获悉,被誉为“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中国大熊猫之父”的胡锦矗教授,病逝,享年94岁。

胡锦矗,1929年3月24日生于四川开江,动物学家,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他是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曾组织领导了我国第一次大熊猫调查,建立世界第一个大熊猫生态观察站,曾任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首任主任,是我国大熊猫研究的标志性人物。

806.png

1983年的胡锦矗 / 图据西华师范大学

1974年,45岁的胡锦矗作为四川省内知名野生动物专家,受命进入卧龙,组建四川省珍稀动物资源调查队,牵头开展全国第一次大熊猫野外调查研究。他研究发明结合其他指标从大熊猫粪便分析大熊猫数量的调查方法,被命名为“胡氏方法”,并沿用至今。

基于胡锦矗科研团队的调查情况,国务院批准了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由原来的2万公顷扩建为20万公顷,同时批准建立唐家河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等多种濒危野生动物得到拯救。胡锦矗在卧龙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取名“五一棚”。以“五一棚”为起点,中国大熊猫生态保护逐步走上世界之巅。

2000年,胡锦矗“退休”后,依然每天在办公室工作,也会到实验室给学生讲授知识。

西华师范大学的野生大熊猫研究在全国高校中开展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科研成果一项接一项,令世界瞩目,西华师范大学也因此享有“熊猫大学”之称。探索国宝的生存奥秘、解开生命密码,该校四代大熊猫研究者坚持了半个世纪。

以创始人胡锦矗先生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为代表的第二代,张泽钧、张晋东教授等所处的第三代,韦伟、杨彪、白文科、洪明生、唐俊峰和韩菡等年轻一代为代表的第四代……

四代熊猫学者在佛坪、卧龙、蜂桶寨、唐家河、栗子坪、大风顶、大相岭等川陕多地建立大熊猫监测站,这些研究点延伸出来,覆盖到大熊猫分布的各个山系,描绘出中国野生大熊猫的一张生态地图。

2019年,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开幕式上,90岁高龄的胡锦矗获得“大熊猫科学研究和保护终身成就奖”,当时位列中外专家第一名,其出版的专著如《卧龙的大熊猫》《九万里熊猫故乡考察记》等,对后来学者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料来源:封面新闻、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