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鼓励教师弹性上下班! 成都四部门联合发文

来源:看度新闻 2023年02月18日 11:55

新的学期开始,“双减”之下如何为教师减压,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成都给出了方案。

近日,成都市教育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双减”加强教师关心关爱工作的通知》,从保障教师配备、减轻教师负担、落实教师激励、落实关心关爱等方面进行了明确。

92e0f4a32b8e449bab7bb49dbdf154ba.png

每3年动态调整1次编制

各级编制、教育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配备标准,严禁挪用、挤占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健全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根据生源变化,每3年动态调整1次编制,各区(市)县根据生源变化可随时调整学校教职工编制。建立健全编制周转池,市县两级机构编制部门统筹其他事业编制用以倾斜保障中小学校。

持续推动“编制+员额”教师配备管理改革探索。建立员额教师岗位管理办法,对员额教师聘岗时间予以统筹考虑,支持对纳入员额管理满3年及以上的优秀教师采取定向招聘、引进等方式吸纳入编。

建立本地教师资源储备库,统筹调配区域内优质教师、学科紧缺教师以及社会优质师资,解决紧缺学科教师问题。积极推进县域内、学区内教师跨校走教,对参与跨校走教的教师在绩效工资、评优选先、年度考核中予以倾斜激励。

严禁安排教师参加无关培训活动

加强智慧赋能,以市、区(市)县教研机构、名校、名师为重点,依托成都智慧教育平台,建立“一站式”教师备课资源库,有效服务各年级、各学科教师高效备课需求;构建高质量线上作业资源库,通过智能批改、个性化分析等服务教师分层、有针对性布置作业。学校可适当引进社会资源,鼓励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士、公益团体或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并充分利用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减少学校教师过重工作负担,满足学生素质拓展需求。

整合培训,严禁安排教师参加无关培训活动,针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教师工作和生活实际,优化内容、改进形式、合理开展,杜绝走形式、走过场。采取多形式做好对教师的教研指导,多维度观测教师教学水平,科学开展考核评估。对于非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教育部门要严格把关,除依法依规开展的培训外,不得把无关培训摊派给教师。

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教师负担监测机制,强化“归口管理”,严格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创建事项,严格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规范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切实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学校要科学制定教师工作量和负担量表,整合考评指标。规范微信工作群、APP(应用程序)等管理使用,不得强制要求或通过与考核挂钩等变相要求教师关注微信公众号、下载安装与教育教学无关的APP(应用程序)等进行点赞投票、网络答题、人物评选、问卷调查等,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外,不得提出参与率、达标率等硬性要求。

实行弹性上下班制或调休制度

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学校制定课后服务补助办法,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经费筹措到位。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有关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考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因素,把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

市、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在评优项目、职称评审、岗位竞聘中,将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情况作为重要权重,学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参与课后服务表现优秀的教师,并在绩效工资分配时予以倾斜。

按照以县为主,一校一策的原则,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和确保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支持学校统筹做好课内课后工作安排,实行弹性上下班制或调休制度,根据教学实际实行“早到早走,晚到晚走”,合理安排教师工作及休息时间。

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当天没有安排课后服务工作的,可以适当提早离校,当天有课后服务任务的,早上可以适当推迟到校。学校要建立班主任及学科教师补位机制,确保弹性上下班实施过程中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各区(市)县各校每年应为教师安排一次健康体检,要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条件,鼓励区(市)县因地制宜安排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进行疗养,重点向符合条件的班主任和乡村教师倾斜。

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法律支持体系,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维护教师依法执教权利和职业尊严。

用好成都市教育系统困难教职工帮扶相关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校友基金会多渠道加大困难教师帮扶救助力度。

持续实施特级教师优待政策,鼓励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地)等对教师实行优待,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