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隔周三休上热搜 调休讨论几时“休”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熊水龙拟提交提案,建议适时调整“双休日”,试点开展周休日,实行“隔周三休”的制度,即第一周休息一天,第二周休息三天。他认为,“这样做既保障了公共休假制度的刚性约束,又提供了全年多个分布均衡的‘三天小长假’,还能助力分散休假、缓解旅游高峰压力”。
不过,这个听起来很美的建议却在网上引发了激烈讨论。很多人觉得,一周上五天班已经很累了,如果实行隔周三休,意味着每隔一周,就得连上六天班,而且只休一天的话,做做家务,办点事,一天就过完了。感觉好像休了,又好像没休,简直就是“薛定谔的休假”。况且,现在不少单位连双休都保证不了,真要按此规定的话,那多半就是:单休那周,不折不扣执行,三休那周,见机行事执行。真要是为大家考虑,就应该先保障双休,再适当增加一天的休息,而不是又打调休的主意。
这两年,关于休假和调休的话题屡屡冲上热搜,这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一种强烈的共鸣和呼声:我很累,我想休息。朝九晚五八个小时,上下班通勤一两个小时,再加上不定时的加班,平均下来,很多人每天要耗十来个小时在工作上,能让大家撑满五天的,就是周末那两天休息。可即便是这样,一些企业还不能保证每周休两天。
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早上吃三个桃还是四个桃,不就等于是在耍猴吗?今天跟“隔周三休”一起冲上热搜的另一个话题是,有代表建议春节假期延至九天,取消调休制度。这个建议立刻得到了大把支持。打工人苦调休久矣!把一天三顿饭换成一顿吃完三顿的量,把一天睡八个小时换成连续两天不睡觉,然后连着睡上16个小时,在数学上当然成立,可人毕竟不是机器,休假也不能光做简单的加减法,身体积累的疲惫带来的后果就是,休假时,大家要么宁愿在家里躺上一整天,要么明知景区和高速上人山人海也非得出去旅个游,这两种极端其实都说明,大家是多么希望从日常的工作中抽离片刻,真正感受生活带来的快乐。
东拼西凑出来几个小长假,无非是希望刺激假日经济,让更多的人进行消费,但我们更需要的不仅仅是休假的时间,更是休假的心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