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女子入职被乐捐制度吓退 这是“乐捐”还是“勒捐”?
汉语博大精深,新词层出不穷,看了这条新闻,相信您又能学会一个新词儿——乐捐。
近日,广州的谢女士去找工作,面试其中一家公司时比较简单,只问了几个常规问题就录用了。没想到在办理入职时,她看到了满满一页的乐捐制度,看了之后吓得立马跑路。
比如下班后不整理办公桌的,发现一次乐捐20元;上班时间穿奇装异服、拖鞋背心的,乐捐20元/次;带小孩到公司的,乐捐50元;最狠的是工作时间闲聊打游戏睡觉者,发现一次,乐捐200-1000元……这明明就是罚款嘛,何乐之有?竟然安上一个“乐捐”的名头。那我要是不乐意捐呢?制度上写得明明白白:如有不执行者将在工资里面扣取乐捐款的两倍。
好家伙!这简直就是付费上班啊!有法律人士表示,根据法律规定,员工迟到或者旷工的,企业只能扣除对应缺勤时间的工资。乐捐制度实质上属于罚款,所以员工有权拒绝公司强制性的“乐捐”。奖惩制度作为企业的规章制度当然应该存在,但这样的制度不仅有程序性的要求,而且内容必须要合理合法。否则,哪是什么“乐捐”,明明是“勒捐”嘛。
看了这条新闻,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所在的公司也有类似的情况,有的把这叫做乐捐,还有的叫做负激励。不能不说,如今一些公司虽然生产不出什么有创意的产品,但在内部管理上,越来越会整活了。发明些稀奇古怪的名词不说,更有诸多奇葩的规定。有清早出工先让员工背诵《出师表》的,有完不成业绩当街学狗爬的,有每天必须发够九条关于工作的朋友圈不然少一条就乐捐20的……就在昨天,我还看到不少网友吐槽公司的妇女节活动,比如强制表演节目,组团出去捡垃圾等等等等。关键是,这些公司还美其名曰四个大字:企业文化。
表面上说的是要增加凝聚力,提升归属感,要把企业当成自己家。可你要是哪天迟到了,又会数落你:想几点来就几点来,你还真把单位当你家了?这些说得天花乱坠的种种企业文化,总结起来无非两个字:服从!
其实一个企业和单位想留住人,用好人,无非要让员工觉得付出和所得成正比,让每一个人感觉被尊重和体谅。钱给够了,就是最好的激励;付出和回报成正比,就是最好的企业文化。别以为那些一天到晚谈情怀,靠什么“乐捐”来“负激励”的公司,能成就你青春的燃情岁月,其实那就是命运的绞肉机,能坑一个是一个。遇上这样的企业,最好的办法就是跟新闻里那位谢女士一样,赶紧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