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草一木看公园城市的诗意生活 “你好科学”科学讲坛走进棠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成都,一座千年来从未更名的城市,被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吟诵。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为助力成都市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3月15日上午,“你好科学”科学讲坛第三期青少年系列活动在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开讲。
活动邀请到植物科普作家孙海,作为城市自然观察的实践者和宣传者,孙海为同学们带来了以“草木的理想国——家乡自然观察和植物文化”为主题的科普讲座,通过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让广大青少年亲近自然、观察自然、尊重自然,更加热爱家乡的自然生态发展。
“街巷里的四季”“杜甫的草堂自然笔记”“一种让杜甫念念不忘的消夏美食”“植物文化和自然教育”,孙海通过多元的切入方式精彩开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唤醒大家对自然界的好奇和对植物美的重新认识,也让大家对建设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有更直观的感受。
讲坛中,孙老师先以多组生长于成都的常见植物图片互动,开启了此次课堂,同学们在接收知识的同时,也对这些美好的植物产生了浓浓的好奇。随后,孙老师提出了几道有关植物的随堂小测试,大家都兴趣浓厚,连连举手。
紧接着,孙老师以“杜甫建草堂用什么植物盖屋顶”“杜甫最喜欢的树有哪些”等趣味易懂的问答丰富话题,让大家深切感受诗句中的一草一木,并在最后点出植物文化和自然教育升华主题。
孙海老师的分享,让那些在成都常见但容易被大家忽视的美丽植物在同学们心里有了姓名。大美成都随处可见的青绿之景,其实只要稍一留心就会被我们发现。“你好科学”科学讲坛青少年系列活动也想通过科普力量,为成都不断发挥公园城市生态价值,努力探索山、水、人、城的和谐相融贡献力量。由成都市科协和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开讲的“你好科学”科学讲坛,还会持续开讲,将科技理念共创共享,联动科学美好未来。
本期讲坛更多精彩视频请关注科普熊猫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