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12345热线优秀案例|锦江区:创新构建“1+5”线上线下全覆盖“锦江就业超市”

来源:看度新闻 2023年03月27日 20:34

过去一年,着眼于市民、企业的急难愁盼,各级部门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有哪些典型事例、哪些创新之举?又有哪些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让我们感受到了暖心一刻?由成都市网络理政办主办的“2022年度成都12345热线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正式收官,经过社会征集、部门推荐、专家评审等环节,2022年度成都12345热线“十大典型案例”“十大创新案例”“十大暖心人物”正式揭晓。先来看锦江区的“就业超市”。

50岁的李崇鲜,在2021年的3月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这份工作是通过锦江区人社局打造的“锦江就业超市”找到的。说起这份工作,李崇鲜说,她从2020年开始就在寻找,一直没有找到符合自己心中条件的好工作。李崇鲜表示,离家近,有时间能照顾家中老人,是她找工作的核心要求,但这对已经50岁的李崇鲜来说并不容易。无奈之下,李崇鲜走进了位于锦江区喜树路社区的“锦江就业超市”。

通过“锦江就业超市”,李崇鲜每周都会收到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推荐,经过了短短三个月,李崇鲜在家附近找到了一份社区食堂的行政工作,从家步行10分钟就可以抵达上班地点,每天早上6点上班,下午2点下班,可以回家照顾老人,这完全符合李崇鲜心中对工作的要求。除了李崇鲜外,涂先生也是通过“锦江就业超市”找到了现在的工作,但与李崇鲜不同的是,涂先生是一名入驻社区空间的创业者。

涂勇强本就是喜树街社区的居民,在项目管理方和街道工作人员找上门之后,涂勇强很快便答应了入驻项目。入驻项目之后,首先街道减免了涂勇强半年的房租,随后,锦江区人社局也利用自身资源,带着涂勇强的工作室外出评奖、参与商业活动。目前,涂勇强的工作室已经实现了盈利,并且涂勇强个人还获得了许多奖项。

“锦江就业超市”,创新建设“1+5”(1个线上总店、5个线下店)6类超市模式,构建全域全时、线上线下、就近就便的就业服务新格局,提高全区就业率。

一是就业岗位就地选。“锦江就业超市”社区连锁店11个街道36个社区实现100%全覆盖,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就业岗位进院落,就业岗位就地选”招聘活动,线上智能选岗、精准荐岗,按群众就业岗位需求每周通过短信推送就业岗位,同时以小区居住地定位,按就业岗位3公里、5公里、8公里分类在小区院落投放企业“就业码”,方便劳动者精准选择工作圈和生活圈。共组织企业222家,932个职位11256个岗位,投放企业“就业码”4200个,浏览咨询超10万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4576人。

二是就业服务就地办。社区连锁店设立就业服务专员、人力资源服务专员,下沉公共服务事项18项,建立两个标准化,实行标识标牌、工作流程、服务指南、设施设备、数据归集“五统一”,推进实名制管理、群体分类、回访机制标准化,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效能。投放就业服务“明白卡”,将公共就业、公共创业服务事项及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人才服务以清单式建卡,制作“品位锦江、幸福城区、就业创业有锦囊”动画系列宣传视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惠企政策。

三是创业孵化就地驻。立足服务于社区微创企业,建立公共创业指导孵化空间,以“政府主导公共创业+市场主体板块链接”做好持续孵化,采取“创业导师+创业服务专员”机制开展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沙龙、赛事服务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是锦江区全新构建的一园多点、多元构架、各具特色、各具形态的创新创业新型孵化示范点。锦江区积极组织推荐空间优秀项目参加“中国创翼”成都赛区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支持开发木艺、剪纸、扎染等居家灵活创业就业项目,帮助企业走出去、树品牌、拓市场,空间孵化企业和青年创业主体带动就业400余人,培育苏舒、李勇、邵雷等非遗工匠传承人11人,成都市工艺美术师5人、“濯锦工匠”3人。

四是职业培训就地学。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实训空间、职业技能培训驿站,共享共建直播产业等新职业新工种实训空间,开发直播带货、咖啡制作、植物印染等课程,为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及社区居民提供插花、扎染、木艺等免费公益类职业技能培训,多元化提升区域内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开展每月2次全年不间断“技能进社区,培训提素质”活动,已开展活动5期,培训150余人。

目前“锦江就业超市”入驻企业1400余家,注册人数2万余人,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