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村BA拒绝50万赞助 对不起 我们只想打篮球
火爆出圈的贵州“村BA”持续走红,果不其然引来了资本介入。据台盘村党支部书记张寿泉说,目前村里接到的最大一笔报价为50万,对方提出,30万用来冠名,20万作为村集体收入,但村支书说他们拒绝了,“因为大家只想纯粹地玩篮球”。
上一次感受到篮球带来的这种单纯的快乐,还是在《灌篮高手》里,可那毕竟是漫画,在虚构的一群高中生和他们的篮球世界里,当然可以只有青春的美好与纯真。而在现实里,这真的可能吗?
看看现在的村BA,的确很“村”,没有像样的球场,一旦下雨,球员甚至就把毛巾撕成条绑在鞋上防滑;不卖票,也没人维持秩序,球员发球,球场边的三叔四婶还得把脚收一收;没有赞助商和广告、奖品也只是一些鸡鸭、鱼米之类的农产品。
可村BA又真的很“篮球”,别以为观众都是些看热闹的大爷大妈,他们能把每支球队的特点分析得头头是道,哪个球员速度敏捷,哪个球员三分精准,他们更是门儿清。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反差,这个纯粹的篮球世界才引来了如此多的关注。
想要纯粹玩篮球的并不只是少年,谁的青春还没经历过一场激情燃烧呢。只不过,年轻时那些傻不愣登敢想敢干的小伙伴们,最终还是向岁月服软了。毕竟,樱木花道他们今年都已经四十多岁了,要是活在现实里估计也在操心着自己的工作,孩子的学习。但是,看两眼村里这些打篮球的年轻人,那个“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冲”的自己似乎又回来了。
钱当然是个好东西,可以抚慰多少虎爸虎妈的焦虑和中年人的彷徨,但如果村BA接受了赞助,它会变成怎样呢?首先,篮球爱好者们也许会像打一份工一样,更计较战绩和得失,而爱好一旦变成工作,白月光也就成了朱砂痣。第二,一旦赞助商介入,必然会附加各种条件,也许还会收门票,球场上没了三叔四婶,还是原来的那个味道吗?更重要的是,村里得到的赞助费如何使用?谁来监管?会不会因为利益变成一地鸡毛?村BA还能纯粹多久,其实我并不乐观。毕竟,灌篮高手是只属于年轻人的童话故事,而成年人的现实世界里,却并没有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