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丨用歌声开启人间四月天 成都演出市场跑出“加速度”
“你浅浅的微笑就像乌梅子酱……”4月8日晚,李荣浩「纵横四海」巡回演唱会成都站在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专业足球场开唱,随着《乌梅子酱》等众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歌声响起,3万名观众全场尖叫声不断,万人嗨歌场景激情回归。
演出火热!观众热情!城市涌动文化热潮
2023年春,演出市场和天气同步回暖。自1月以来,成都便被纷至沓来的各类演唱会、音乐节、话剧点燃,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恢复元气。
据不完全统计,仅3月底,就有数十场演出相继举行:3月18日,成都城市音乐厅交响乐团2023开季音乐会——纪念勃拉姆斯诞辰190周年举行,现场座无虚席;3月25日,由张韶涵等领衔的“王者之音”群星演唱会在成都金融城演艺中心正式唱响,吸引上万人现场观看,这也是成都今年首场万人群星演唱会……
这是一场等待已久的复苏,于成都而言,一季度只是打响了火爆演出市场的“头炮”,进入二季度,随着演唱会和音乐节排期更加密集,加上涉外营业性演出的放开,成都的线下演出市场将会更快复苏。
据大麦网显示,4月至5月,成都将有近70场演出,包括歌手演出如黄绮珊、华晨宇、毛不易、隔壁老樊,以及2023成都草莓音乐节、元气森林音乐节等大型音乐节。此外,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成都也提出,今年将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000场以上、群众性文化活动10万场以上。建好建强“三城三都”,提升打造成都音乐坊、东郊记忆、洛带、白鹿等音乐园区(小镇),举办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等重大活动,音乐演出1500场次以上。为了更好推动演出行业的恢复与发展,全市也从多方面完善配套服务措施。李荣浩「纵横四海」巡回演唱会成都站,通过现场有序组织,提供全面的交通服务信息、完善周到的服务让演唱团队和听众都有了更完美的体验。而成都市民能在激情合唱的同时做到文明有序观演,则彰显了城市的文明风貌。
不论是超级明星的大型演唱会,阵容强大的户外音乐节,亦或是充满活力的livehouse,纷至沓来的各类活动正在激活成都演出市场和相关行业。相信随着接下来暑期等演出旺季的消费驱动,成都线下演出市场还将迎来更大规模增长。
成都广电布局文创产业,赋能城市发展新活力
本次李荣浩演唱会是由成都广播影视集团携手一样音乐、星统寰宇及展泰文化共同联合主办。参与打造这场全新演唱会,是成都广播影视集团在会展演艺赛道的重要尝试。
3月31日,成都广播影视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深化改革转型发展迈出重要一步,产业建设“提能升级”落下关键一子。
作为成都文创产业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全新组建的成都广播影视集团以传媒影视为核心引擎,共建八大赛道,发展五大细分垂类领域,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运营模式、产业结构“四个转变”,全面提升市场运营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跑出“加速度”,创造视听新未来。其中,“8”就是指全面进军网络视听、音乐演艺、影视制造、文旅会展、美食康养、赛事运营、版权服务、教育培训八大文创产业赛道,将有效赋能成都文创产业快速发展。同时,成都广播影视集团聚焦培育“数字影视生态、数字全媒体技术生态、文娱展演生态、广告融媒生态、教育培训生态”五大细分垂类领域,致力于打造西部最强交流和传播平台。
成都文创,机遇无限,未来可期
近年来,成都围绕世界文创名城建设,以文化为根基、创意为灵魂、产业为支撑,实现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实现2261.27亿元,同比增长9.04%,占当年GDP比重超过10%,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这一切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成都在文创领域中构筑的比较优势,先后出台了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规划等政策,通过“建圈强链”行动,做强平台资源、优化发展环境、做新空间布局,壮大文化产业发展。
而未来,成都还提出,将持续建好建强 “三城三都”,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大力发展数字文创, 构建“品牌 IP+成都衍生品”产业链,争创首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加力推动展产融合, 让人文成都更加彰显中华文明、 巴蜀魅力、时代精神。
以文创聚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可以预见的是,在世界城市的星空中,成都将闪耀出更加瑰丽明亮的光芒,释放出满满活力和无限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