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何以影响世界?解密“双碳”战略下的天府永兴实验室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我国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迈步新征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也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
为积极融入这场关乎全人类的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四川近年来加快推进建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积极探索符合四川实际的碳达峰碳中和现实路径。2021年12月23日,天府永兴实验室正式揭牌,成为聚焦碳中和领域科技策源和产业转化的重要科技力量。
这个成立不久的实验室,如何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
百余行业精英集结 共同探察“双碳”新路径
天府永兴实验室坐落在西部(成都)科学城,实验室依托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重点单位共同建设。目前,天府永兴实验室已签约全职人员60余人,还有119位高校兼职研究人员。天府永兴实验室综合管理部负责人肖凯说,“天府永兴实验室的目标是成为国家级实验室,我们规划在2030年达到千人规模。”
聚焦“碳中和” 天府永兴实验室何以“永兴”?
目前,天府永兴实验室根据“双碳”战略,搭建了6个研究部,由知名院士领衔,分别聚焦其中的技术点。其中有“碳捕集与利用”“资源碳中和”“清洁低碳能源”“碳中和集成耦合”“减污降碳协同”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致力于构建形成与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相配套的科技创新体系。
实验室前瞻布局的六个重点研究领域,从能源、资源、地质、碳捕集,最后到集成耦合,旨在实现碳中和领域全链条、全产业的覆盖,重点解决该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当前,全球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中有50%尚不成熟,在各项创新活动“群雄逐鹿”之时,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集智攻关的天府永兴实验室在四川乃至全国推进“双碳”目标进程中扮演着“棋眼”的角色。
从城市单元迈向宏大格局
2022年,天府永兴实验室高标准编制了《天府永兴实验室战略发展规划(2022-2030)》。根据规划目标,实验室明确基础研究引领、应用技术主导、技术集成创新、产业集群打造的发展定位,坚持科技研发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到2025年,实验室将完成研究中心和基础条件建设,实现对碳中和重点领域的全覆盖,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碳中和创新人才队伍,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集成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产出一批代表性科研成果,部分创新成果具备产业化前景。2030年,建成碳中和领域人才汇聚高地、科研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中心。实验室碳中和创新人才队伍达到千人以上规模;攻克碳中和重大基础原创技术3~5项,突破碳中和应用关键技术20~30项;推动碳中和技术集成重大工程示范应用3~5项,培育绿色低碳高科技企业3~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