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成渝“双核联动” 第一批合作事项成效初显

来源:看度新闻 2023年04月21日 09:51

近日,看度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发改委获悉,成渝中线高铁、跨境公路运输联盟、国际班列海外仓、重点实验室、算力资源、生物医药产业等一批成都、重庆合作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实施。

“双核引领,区域联动。”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成都、重庆提出的要求。两年多来,成渝两地坚持以《规划纲要》为指导,着眼服务国家战略全局,聚焦双核引领,聚力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大力推进两地双核联动发展,奋力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

aa20b0d5-babc-41a7-a1a3-bd94f50b9225.png

共投共建 两方“拾柴”火焰高

共投共建不仅要是“你情我愿”,还要是“长长久久”。因此,2022年成渝双方梳理出11个共投共建合作事项,目前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持续推进。

如何进一步破解“蜀道难”问题,构建“进得来、出得去”的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

两地共建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共同推动成渝中线高铁、成渝高速公路扩容工程建设,目前该两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均已全线开工建设。

如何打通陆水、境内外等堵点,让商贸物流更顺畅?

两地共同提升商贸物流发展水平,共同推进在国际班列节点城市建设海外仓,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与渝新欧德国公司共建共享德国杜伊斯堡海外仓;共建成渝跨境公路运输联盟,自2022年5月完成线上综合服务平台运行以来,目前线上注册使用企业20余家,新开通到印度、尼泊尔的跨境公路干线,累计发车超4400车次,运输总货值超64亿元;共建内陆无水港,开通重庆果园港至成都龙泉驿“无水港”公路专线,2022年累计开行五定公路货运班车688班次,运输集装箱1201标箱。

如何扭住科技的“牛鼻子”,更好促进科技合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两地共同提高科研交流合作层次,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联建成效初显,2022年以来,两地科研机构合作举办学术会议10次、开展科普活动50余次;6个共建重点实验室共同申报项目12项,合作开展研究24项,实验室之间交流人才173人(次);共同推动西部(重庆)地质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岷山生物芯片技术研究院、重庆中电天时精密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光纤多维智能感知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在以上共投共建合作外,两地还共建种业股权投资基金,已撬动两地15个项目进入首批备投项目库,在“川渝通办”事项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深化形成“成渝通办”初步事项。

相向协作 省时省力成效快

相向协作是锚定目标、共同奔赴的一段温馨旅程。去年以来,两地梳理出15个相向协作合作事项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并持续推进。

如何充分结合两地机场“做加法”,进一步增强航空领域成果显现?

两地共同做实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推动双核枢纽机场共营卡车航班、互为异地货站,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间开辟地面运输固定路线,进行货物陆空联运,2022年两地累计开行国内国际卡车航班1000余班;共同打造航空发动机产业链双核联动模式,积极推动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成都公司联合两地相关企业共同进行航空发动机先进技术联合攻关,目前已获得一些成果。

如何协调利用两地科技资源,强筋健骨,快步缩短科研合作距离?

两地共同搭建科技研发合作平台,推动高性能算力资源互享赋能,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已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40余家重庆区域用户建立合作关系,同时正在研究向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普惠算力服务;开展无人机研发合作,完成C145发动机平原与高原环境试飞和相应改装工作,已交付中航无人机、腾盾科创等企业;协同开展成都大运会直联通道智能网联汽车示范线设计建设,已完成大运直联通道全线200余套设备部署和验收,并完成高精地图及配套工程建设。

如何双向迈进减少民生壁垒、增进互联互动,推进社会民生共融共享?

两地共同推动成都市14家医院与重庆主城都市区27家医院实现16项临床检验结果、41项医学影像检查项目结果互认;共同培育新消费市场,成立双城消费服务联盟,发布21个成渝双城消费新场景,联动组织成渝双城消费节、美食节、购物周等活动,拉动两地消费效果明显;共同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推出13个成渝区域“一程多站”精品线路系列产品,联合演出《平凡英雄》《龙凤呈祥》等精彩剧目,共同举办2022年成渝双城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采购大会、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设计大赛等活动。

不仅如此,两地的相向而行还涉及多项内容↓↓↓

在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成都医学城与重庆国际生物城已联合发布合作清单,并建立毕业生就业双选渠道和产学研合作沟通桥梁;

在永川—蒲江中德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方面,每月互通招商引资信息,联合赴沿海线地区开展招商引资;

在信用共建共享方面,两地已累计共享守信激励对象和严重失信惩戒对象信息113.6万条;

在金融科技合作方面,已跨区域开展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相关业务,并为链上相关企业开展融资服务;

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合作方面,建成渝知识产权运营大市场,收储可运营专利2.2万件;

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与技术创新合作方面,对接建立食品安全常态合作机制和特定药品月度、季度、年度检验检测工作机制。

共同争取 避免“内耗”能量大

共同争取是聚沙成塔、做大做强、避免“内耗”的一种纽带编织。朝着共同的目标,两地梳理出8个共同争取合作事项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同时也在持续推进。

两地既有“共鸣点”,那么可以共同争取国家哪些政策和试点支持?

经过认真摸排,两地共同争取中欧班列年度线条计划保障、带电产品铁路运输试点等政策,目前国铁集团批复同意中欧班列(成渝)去程班列计划达到2200列以上,并放宽了新能源汽车国际铁路运输限制,部分新能源汽车已开始发运;共同争取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创建气候投融资试点,目前已获国家部委批复。

640(1).jpeg

两地既有“契合点”,那么可以共同争取哪些项目联合攻关和举办哪些重大活动?

结合具体实际,两地组织优势单位联合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专项项目4项,其中2个项目已获批复立项;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获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并成功举办第四届全球半导体产业与电子技术(重庆)博览会。

两地既有“共通点”,那么可以共同争取建设哪些综合性科学中心、创新中心?

经两地详细甄别,在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和重庆高新区(金凤)分别选址100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共同争取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目前正会同国家创新驱动中心编制相关方案;共同争取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中心,正联合起草建设方案,目前已资助500万元支持成渝优势单位共同围绕生态环保领域开展5项联合重点研发项目。

同时,两地正结合区位和产业优势,联合申报中国“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博览会、联合争创国家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等,目前两地政府部门正有序推进相关工作。

咬定青山不放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目前两地在分析总结第一批合作事项的基础上,正在谋划第二批合作事项,以充分发挥成渝双核引领带动作用,不负总书记和中央使命托付,切实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切实增强两地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

资料来源:成都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