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在成都 正青春②|廖秋红:打造植物工厂 种菜女博士回归她的田园情怀

来源:看度新闻 2023年05月01日 08:01

开栏语:党的二十大报道提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为,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在“五一”和“五四”到来之际,看度新闻推出《在成都 正青春》融媒体策划。从一根绣花针,到创意工坊,从科学实验室,到研发中心,奋发有为的青年们已在各个领域开始担当、有所作为。他们用劳动实践实现美的创造,展现新时代新青年劳动者的蓬勃力量。蓉城有青年,贯彻学习正当时。

人物名片:

廖秋红,入职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4年,作为植物与人体健康团队的科研骨干,主要负责植物工厂后端产品创新开发、功能食品研发与市场推广工作。

在成都 正青春:一杯蔬菜,营养一个民族。

WechatIMG560.jpeg

从“吃不饱”到“吃好”,几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粒粒种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水稻能不能长到同高粱一般高,蔬菜能不能长得又快又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一群年轻人心怀希望的“种子”潜心研究着这些命题,廖秋红,正是他们中的一员。

一腔热血向“农门” 

在苦与乐中寻找方向

作为研究所植物与人体健康团队的科研骨干,廖秋红与农业的缘分与生俱来,在重庆山村里长大的她,生命里浸润着一切与农业相关的因子。高考报志愿时,廖秋红醉心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唯美,“一腔热血”报考了农学类专业,父母本想要她跳出“农门”,她却毫不犹豫走上了农业这条路。

静谧闲适的田园风光还未曾享受到,廖秋红便体会到了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里的艰辛,她也开始思考农业的未来,总不能还像古人一样“起早贪黑种了个‘鬼’田”,廖秋红调侃到。

41ab9589ef894402a140f9736eefef7f.png

廖秋红在办公楼里查看作物的生长情况

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更多知识,廖秋红选择前往日本京都大学学习。“好多人看女博士就像看《倚天屠龙记》里的灭绝师太!”廖秋红自嘲说,“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每天要做很多研究,吃不好,还得学语言”,虽然没有亲自下地干活,但廖秋红成为“灭绝师太”的“练功之路”也不可谓不辛苦。

让农民不再那么辛苦 

现代农业的浪漫之所在

2019年,廖秋红学成归来,入职都市农业研究所,读了太多年的书,甫一离开校园的她还有些迷茫。在逐渐接触并深入学习植物工厂这种设施农业的高级阶段后,她的思路慢慢清晰,深刻意识到设施农业会成为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eb6cf06077b84050bfa187404b83c540.png

通过人工控制光、温、湿、二氧化碳等弄农作物生长环境条件,实现全智能控制植物高效稳定生产的“植物工厂”技术,让廖秋红清晰感受到了农业的变化。针对城市居民蔬菜摄入不足的现状,廖秋红和团队充分挖掘这一技术,从家庭和集中蔬菜种植入手,研发了多种“植物工厂”专业设备。其中既有像加湿器、鱼缸、冰箱一样的小型家庭植物工厂设备,它们可以实现家庭种植,满足一家人的日常需求;也有大型专业的“植物工厂”,它们以更专业、集中的方式种植生产有机蔬菜,满足更广阔的市场需求。

7ca2e7a0f0dd42b1b3630e982dad0299.png

776c01baea9d414fa6dd7ba64e785ca2.png

离开土壤的蔬菜依然正常生长

廖秋红认为,植物工厂技术发展成熟后将会为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影响,除了能够辅助解决粮食安全、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还将对农民的生产方式产生颠覆性改变,“有了这些更‘新’更‘高级’的农业技术,农民不用只靠天吃饭,也可以选择在舒适的环境中搞农业。”在她看来,现代农业的浪漫之处,是它可以让农民不再那么的辛苦。虽然有些技术会遭到质疑和反对,但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身为其中一员,廖秋红选择积极深入植物工厂研究,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0bd5aea9de4d436d8a5dea8a52b88e8c.png

721d50800fff4f6184d21053d77a3083.png

家庭植物工厂的生菜长得又快又好

下载.jpg

不同阶段的小麦在同一实验室共同生长

农业拥抱市场

用所学去奉献 以所知去改变

用现代技术去帮助农民,引领农业向新的方向发展,这是农学博士们的共同目标。廖秋红说她们以前只会埋头做事,现在也学会了抬头看路,科研产品如果不走向市场,便失去了开发的意义,只有聆听市场的声音,真正走进市场,才能对农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将农业与市场接轨,廖秋红和成员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头脑风暴,为提高消费者对蔬菜的营养摄入量,降低农业生产端对原料的损耗,廖秋红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开发蔬菜的多种物理形态,团队成员们通过不断的市场调研、概念验证、专家论证,最终开发了一个新品类——快饮蔬菜,将传统饮食中只能正餐食用的蔬菜变成随时随地可饮用的蔬菜。

691fb11a43ef46ed89c9ac455d39e94e.jpeg

吃菜变“喝”菜,蔬菜摄入量更高

“不懂科研的人可能开发不出产品,具备市场思维的人可能对研发又不太了解。像我这种具备科研思维的人如果去拥抱市场、学习市场思维,就能作为科研和市场之间的一座桥梁。”她说,“我拥有的这些知识必须要学以致用,一定要为这个行业做一些贡献,这是我的初衷。”

在开展植物栽培理论发展史研究时,廖秋红突然对个人之于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当如何作为,才能在世界留下存在的痕迹。如果可以通过全力去做成一些事业,能对社会产生一些影响,那就足够了。”

789625cd4f8045c4aeabd78a16909c3d.png

廖秋红查看实验室里的小麦长势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在廖秋红看来,农业是辛苦的,收益回报率也比较低,需要这一代年轻人坚守初心、不计回报、真情奉献,推动人类农业史完成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

延伸阅读>>

设施农业: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涵盖有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食用菌等。

植物工厂: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利用智能计算机和电子传感系统对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植物工厂是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种高投入、高技术、精装备的生产体系,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系统管理于一体,使农业生产从自然生态束缚中脱离出来,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快饮蔬菜:采用设施农业无土栽培生产的优质原料,利用先进超低温冷冻干燥技术保留原料95%以上的营养,科学破壁释放植物胞内营养,产品保质期长、体积小、耐储藏、耐运输。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