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作曲家王世光去世 享年82岁
据央视新闻消息,中央歌剧院原院长、著名作曲家王世光,今天早晨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2岁。王世光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歌曲《长江之歌》、歌剧《第一百个新娘》和《马可·波罗》等,蜚声中国乐坛,其中歌曲《长江之歌》广为流传。
1941年王世光出生于山东青岛,195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大学同学中,有人来自大城市,有人出身音乐世家,相较之下,王世光像是“什么都不懂”。寒暑假里,他常常不舍得回家,一个人待在琴房里练琴作曲,给自己补课。
1963年毕业后,王世光进入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前身),成为了一名编辑。王世光因此走过了许多地方。1965年,为了深入报道乌兰牧骑的全国巡演,他主动要求奔赴内蒙古,在乌兰牧骑的培训班里“扎”了一个多月。从1974年开始,他又多次去往新疆。盛夏的吐鲁番酷热难耐,条件艰苦,有时候饿急了,王世光就竖起耳朵听哪里响起了结婚的小喇叭,好客的主人家总会端上羊肉面盛情款待。老乡们和他边唱边聊,民间音乐鲜活又有力量……
1964年,为了观摩采访“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他第一次见到了长江。在浦口,火车被一节节运上轮船渡江。王世光在海边长大,对“水”并不陌生,但他从没想过,江面竟然能开阔如大海一般。这份“震撼”,在他记忆中珍存了将近二十年。
自1973年起,王世光开始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创作电视音乐。1982年夏天,纪录片《话说长江》的制作组联系了王世光。在一间堆满了录像带的出租屋里,王世光看了样片:从高原上晶莹剔透的水滴到澎湃广阔的江面,再到长江的入海口,大量精彩的航拍镜头沿着江水顺流而下,让他的心猛地“震动”了。
55秒的片头曲,制作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希望“片头曲一出来就能抓人”。为“找”到那段旋律,王世光用了将近十天。“就是它了!”那一瞬间,他有着作曲家本能的直觉。
1983年8月7日,《话说长江》首播,反响空前。“世光,成了!”《话说长江》的音乐编辑李近朱兴奋地打来电话,“街上的孩子们哼歌、吹口琴,都是这段旋律!”直到这时,王世光一颗心终于落了地。
而随着《话说长江》的持续热播,越来越多的观众写信给节目组,大家的愿望很一致:“片头曲可惜了,我们都喜欢,可是只能哼唱,能不能找个歌词配上?”于是,全国范围内的征词活动开启,几千份来稿被层层筛选至二十首,其中,沈阳军区年轻战士胡宏伟填写的版本,被包括乔羽、王世光在内的评委们一眼看中:“‘你从雪山走来’是横向,‘你从远古走来’是纵向,两个维度很全面也很亲切。”1984年,在央视举办的《话说长江》专题音乐会上,由季小琴演唱的完整版《长江之歌》与观众见面,火遍大江南北。
“能通过屏幕与观众共鸣,是我对电视音乐最高的要求。”回看《长江之歌》,王世光深感“最打动人心的东西,永远是真诚和朴素的。”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 北京日报 音乐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