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3年大震巨灾综合实战演练举行 三支医疗队联合打造方舱医院
由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主办,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乐山市、凉山州、成都市、甘孜州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四川省2023年大震巨灾综合实战演练于5月8日在乐山市沐川县、凉山州宁南县等地举行,演练立足大震巨灾,紧盯“三断”极端场景、多灾种叠加等难点、痛点,突出航空救援和高新技术手段,全面检验全省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能力。
本次演练采取省市联合、属地组织、拉动增援、桌面推演、现场实操等方式进行。主演练场设在乐山市沐川县,凉山州宁南县分演练场以现场实操形式参演;成都市邛崃市、凉山州西昌市、甘孜州康定市以桌面推演形式参演;凉山州会东县、普格县、甘孜州泸定县、道孚县、炉霍县以实兵拉动形式参演。演练以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全流程、全要素为主线,涵盖应急响应、力量突入、统筹指挥、救援救灾等抗震救灾行动全过程,共计投入解放军、武警、消防、森林消防等参演力量约8800人,实际参演力量约7200人,模拟拉动检验约1600人,参演直升机7架、大型固定翼无人机2架。此次演练设置城市航空救援、废墟搜救、道路电力通信抢修保通、地灾抢险、堰塞湖排危、水域救援、山岳救援、隧道救援等12个科目,重点对有各类应急力量的组织指挥、救援作业、行动协同等方面进行综合实战检验。
两支参演国家级医疗队分别是:由四川省人民医院牵头组建的“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是我国目前唯一适应高原环境的综合性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也是目前国内参与实战任务最多的队伍;由四川省骨科医院牵头组建的“国家(四川)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全国首批中医药骨伤特色能力救治应急医疗队,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应急救援中的特色作用。
本次演练模拟5月8日7时22分18秒,乐山市沐川县发生7.0级地震,成都、凉山、甘孜等多个地区震感强烈。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房屋倒塌,通信电力中断,道路桥梁损毁,隧道坍塌,部分地区发生山体崩塌、滑坡、堰塞湖等险情,数万名群众亟需转移安置。此时,医疗救援力量快速增援灾区,四川省两支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和省级医疗队共同搭建联合方舱医院,迅速替代、补充受灾地区被毁医疗资源,充分展示四川卫生最高水平的救援功能和运行效率。
联合方舱医院完全展开后,拥有检伤分类区、快速处置区、医疗辅助区、住院病区、传染病处置区、后勤保障区等六大功能区,具备快速检伤分类、传染病收治、危重病人抢救、紧急损伤控制手术、危重症监护及病房留观收容、医疗辅助的检验影像检查等功能。该联合方舱配备有先进的医技保障车,搭载高精度数字化DR检查系统;有移动快速检验车(P2+实验室)、移动手术车、中医特色治疗车、重症监护单元、现场快速分检和损伤控制单元以及5G救护车等先进的医疗救援设备。同时拥有较为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包括水、电、油供应保障、自我餐饮服务、住宿生活配套等设置,能实现连续14天的自我生存保障,已具备一所二级综合医院的救治能力。
同时,乐山市、凉山州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地震一级应急响应,成都市、甘孜州启动地震二级应急响应。省委、省政府启动省级地震一级应急响应,成立四川省应对“5·8”沐川7.0级地震抗震救灾省市联合指挥部,下设12个工作组,统一组织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国家地震二级应急响应,调度四川了解灾情,调派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力量通过空中、陆路、水路等多种方式增援灾区。
在深刻吸取汶川地震、土耳其地震等特大地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大震巨灾极端情况,结合四川实际,立足实战,科目设置针对性强、实战味浓。通过大型无人机空中组网,军队通航直升机协同空中救援,UPS电源车,应急充电方舱等多种手段,有效减轻特大地震道路、通信、电力“三断”对救援行动的影响,有效提升大震巨灾防范应对能力。
同时,演练首次采用现场指挥部沉浸式观摩模式,将观摩融入指挥部内部,旨在通过展示体验标准化现场指挥部搭建与运行,指导全省提升联合指挥作战水平,为全国各地抗震救灾规范、科学指挥提供四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