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稻城观测+成都研究”!这项宇宙线前沿成果将从成都走向世界

来源:看度新闻 2023年05月12日 21:35

飞机从四川成都天府机场出发,一个多小时后,来到甘孜州稻城机场上空。此时,从飞机舷窗俯瞰,一个巨大的“圆盘”铺展在大地上。

这个“圆盘”就是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也被大家叫作“拉索”。它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灵敏度最强的伽马射线探测装置,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上,占地面积约1.36平方公里。

“‘拉索’的任务是接住从外太空‘洒’向地球的宇宙射线,让科学家借此发现宇宙深处的未知世界,破解宇宙射线起源的谜题。”“拉索”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曹臻介绍。

5月10日,经过8年预研、4年建设,“拉索”迎来关键节点,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最为灵敏的LHAASO开启了“超高能伽马天文学”时代,为系统开展高能宇宙线物理、极端条件下高能天体辐射及新物理研究提供“大科学”支撑。

图片

选址海拔高、空旷的“无人区”

究竟哪里好?

“宇宙线粒子进入大气层后,会和大气中的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产生许多次级粒子,落在地面时就像粒子‘阵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LHAASO项目副经理兼总工艺师何会海介绍说,这些次级粒子将继续与大气中的原子核发生作用产生新的次级粒子,最终次级粒子数最高可达百亿,而这个“下阵雨”的过程称为广延空气簇射(EAS)。“LHAASO就像一个大型‘集雨’装置,通过对粒子‘阵雨’的分析,反推原初宇宙线粒子的性质,开展伽马天文观测、宇宙线成分与能谱精确测量、暗物质探索等科学研究。”

合适的大气条件是收集粒子“雨滴”的首要条件,高海拔地区地势较高且空气稀薄,观测效果最佳。“选址工作从2009年开始,我们跑遍了藏、滇、川、青各个省份,最终选址稻城海子山。”谈及观测站选址,“拉索”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臻说道,宇宙线观测需要高海拔,尽量降低大气层的影响,同时与光学天文观测一样,还需要非常优秀的大气积分水汽含量和光污染环境指标,以便捕捉高能粒子和光子的踪迹。

图片

除了大气条件,地势广阔且平坦也是考虑因素之一。俯瞰稻城海子山LHAASO,这个人类研究宇宙线的大型实验装置,由5216个电磁粒子探测器和1188个缪子探测器构成的一平方公里地面簇射粒子探测器阵列、78000平方米的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18台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等三大阵列组成。“我们需要相对平缓和宽阔的场地来布局这三大探测器阵列。”何会海介绍,观测基地占地面积约1.36平方公里,相当于190个足球场大小。

“这几种探测器阵列的组合,能够全方位、多变量、大范围地实现精确测量,对空气里面宇宙线级联的反应过程进行完整重建。”曹臻介绍道,LHAASO充分利用世界屋脊的高海拔优势,成为目前世界上最灵敏的超高能伽马射线探测装置、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甚高能伽马射线源巡天普查望远镜,以及能量覆盖范围最宽的超高能宇宙线复合式立体测量系统。

成果涌现与技术突破

犹如“雨后春笋”

基于其超高的探测灵敏度,LHAASO在初步运行期间已经取得多项突破性的重大科学成果。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大量超高能宇宙加速器候选天体;精确测定了标准烛光蟹状星云的超高能段亮度,发现1千万亿电子伏伽马辐射挑战理论极限;截至目前,基于LHAASO项目发表的期刊论文累计215篇,会议论文156篇。

除了重大创新成果与发现,建设过程中还有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首次在大视场成像切伦科夫望远镜中大规模使用新型硅光电管,改变了这类望远镜不能在月夜工作的传统观测模式,实现了有效观测时间的成倍增长;发展了基于“小白兔”技术、适应4000米以上高海拔野外工况的大面积、多节点、高精度时钟同步技术,远距离同步精度提升到0.2纳秒,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海量数据获取技术上取得显著进步,发展并实现了“无触发”数据获取,对数据传输率高达4GB/s的宇宙线事例实现“零死时间”观测;采用特殊的数据筛选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无损压缩,实现从海子山到高能所的实时数据传输。

“稻城观测+成都研究”

前沿成果将从成都走向世界

在LHAASO建设过程中,成都创新力量不仅参与其中,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众多在蓉高校都积极参与到LHAASO的建设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曹臻表示,来自成都的工程建设合作单位就更多了,像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与建设的水切伦科夫探测器列阵(WCDA)水池,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也为LHAASO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图片

比如,西南交通大学承担了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WFCTA)激光标定和大气监测系统的建设任务,完成了3套激光标定系统的远程控制运行设计。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成为成都集聚科创资源的“强磁铁”。

就在三个月前,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成都正式揭牌,中心依托LHAASO开展科学研究,将凝聚相关领域的顶尖队伍,支撑其科学运行,深度开展相关研究,为解开宇宙线起源这一“世纪之谜”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中心将整合国内一流的粒子天体物理学者,产出更多原创成果,也将依托中心布局更多科技基础设施,进一步拓展我国宇宙线研究领域。”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寿山表示。

图片

创新探索“稻城观测+成都研究”发展模式,中科院成都分院将为中心在宇宙学、粒子物理、空间环境等交叉研究领域提供综合平台。“一方面,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将与中科院高能所共同承担起LHAASO数据分析的重任,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另一方面,中心将开展大量的学术交流活动,成为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曹臻表示,LHAASO面向国内外全面开放共享,预计每年会在蓉举行至少2次合作组相关会议,吸引国际相关专家来蓉开展科学研究、讨论交流,一大批宇宙线前沿科学成果有望从成都走向世界。

此外,曹臻透露,中心还将利用成都科学城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进行探测器技术研发和储备,为将来的大科学装置和更高的科学目标做准备。与此同时,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还将充分利用自身创新资源,开展丰富的科普活动,面向公众普及宇宙知识,埋下科学梦想的“种子”。

资料来源:科技日报、成都发展改革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