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视频|如何科学防治碘缺乏病?专家来支招

来源:看度新闻 2023年05月15日 16:56

2023年5月15日是我国第30个“防治碘缺乏病日”,碘是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参与身体新陈代谢,维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进人体尤其是大脑的生长发育。

如果孩子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严重的造成克汀病、聋哑、智力损伤等。成年人缺碘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食用碘盐或碘摄入量增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

据悉,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食用碘盐或碘摄入量增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相关。

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是增加、稳定或下降,甲状腺瘤的发生率都在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径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为主。

相当一部分甲状腺微小癌具有惰性进展特点,恶性度低,预后良好。患者要听从临床医生要求,进行正确治疗或跟踪观察。

甲状腺微小癌在人群中患病率较高,隐匿性大且不易被发现,可能陪伴终身。据很多发达国家的尸检报告,生前未被发现的甲状腺癌患病率高达5.6%~35.6%,其中微小癌占到67%。

有研究提示,当前甲状腺癌的“流行”部分归因于甲状腺筛查,并与高分辨率B超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对隐匿癌或微小癌的过度诊断相关。

缺碘有哪些症状?

颈部肿胀不适是缺碘最常见的症状,被称为“甲状腺肿”。有些人还会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刺激性咳嗽等症状。

其次,体重不明原因增加也是碘缺乏的另一个迹象。如果身体内没有足够的碘来制造合成甲状腺素,就会给身体发出信号,减少运动,吃得更多,储存能量,燃烧更少的能量。因此,突然肥胖的朋友们一定要当心,切不可大意。

此外,乏力、嗜睡,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等表现,也是碘缺乏比较常见的症状,当甲状腺素水平较低时,身体不能像平时那样产生足够的能量,这就会导致能量水平供给不足,让人感觉疲劳和虚弱。

如何科学补碘

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土壤等)几乎都缺碘,尤其山区、丘陵、河谷地带、荒漠化地区和河流冲刷地区缺碘较为严重。外环境缺碘的现状很难改变,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因此要长期坚持食用碘盐。自2016年以来,我国每年开展以县为单位的全覆盖监测,结果显示,人群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范围。

要预防碘缺乏病,最佳方法就是食用碘盐。食用碘盐不仅安全、有效、容易推广,还符合微量、长期、生活化的补碘原则。当然,食用碘盐补碘也不是越多越好。平时生活需要控制盐的摄入,每天不应超过5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人每天碘摄入量为150-300ug。

除了食用碘盐,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多吃海带、海蜇、紫菜、海苔、菠菜和芹菜等食物来补充碘。

而且针对不同人群,补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巧用“加减法”。

这些人群需要做“加法”

1、孕妇:孕妇要保证每天碘摄入量200-300微克。

2、婴幼儿:三岁前补碘最为关键。

3、青少年,在身体发育和代谢加速期,补碘需求较大。

这些人群需要做“减法”

1、高碘地区居民

我国高碘地区居民的日摄入量在800-1000微克以上,勿用再补碘,如果碘摄入量过多。易造成甲亢、甲状腺瘤、甲状腺囊肿等。

2、甲亢患者

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常见有甲亢、甲状腺炎等)患者,因治疗需要遵医嘱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

《中国婴幼儿辅食指南2022版》建议,婴儿满6月龄起可以开始添加辅食,同时强调,7-12月龄的婴幼儿辅食不额外添加盐、糖及刺激性调味品,使食物保持其原本的味道。12-24月婴幼儿盐摄入量需控制在0-1.5克。如果孩子2岁以内需补碘0—6月龄纯母乳喂养,母亲需补碘,7—24月龄增加含碘辅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