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品苏词、习家风” 在成都“遇见”苏东坡

来源:看度新闻 2023年05月17日 10:53

跨越900多年的时间长河,东坡遗风仍让后世追寻,从中汲取力量。

5月16日下午,一场“品苏词、习家风”主题读书分享会在金牛区东周社艺文美空间举行,吸引了近百名爱好者共同参与,品味苏词精神内蕴,传承弘扬家风家教。

在金牛区“遇见”苏东坡

为何人人都爱他?

分享会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悠扬琴声中拉开帷幕。月夜江上,壮美景色,旷达之心,让人如临其境。成都市解放北路第一小学的孩子们带来童声合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观众纷纷举起手机,为孩子们与苏东坡进行的跨越千年时光的碰撞留下合影。

a154e150805142ec982db1f5d4fe4992.png

在活动现场,不止孩子们遇见了苏东坡。东周社主讲人、金牛区社区美育公益活动推广人周东也带领现场观众与苏东坡来了一场“遇见之旅”。在周东眼里,苏东坡是可以平视的,是朋友,他无处不在。“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遇见苏东坡,也都可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遇见这个满腹经纶的文人诗人,遇见这位乐天派的美食家。”

人人都爱苏东坡,都愿意遇见他。林语堂在海外遇见苏东坡,用英文写下了苏东坡传;邓丽君在歌声中遇见了苏东坡,让全世界的华人为之倾倒;一位名叫比尔波特的美国人,来到中国寻访东坡的足迹,走进桃花源,完成与他的对话。

而在苏东坡的人生中,也有丰富的遇见。他遇见了一座叫眉山的城市、一个叫北宋的朝代,遇见了三个红颜、遇见了黄州惠州儋州……这些“遇见”,造就了今日人们所见的东坡——他是坚定的理想主义者、杰出的天才艺术家、嬉皮笑脸的文体高手、一个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超强的吃货、一个引领网络语言“呵呵”的达人.....

传承三苏家风家教

名家现场讲述苏母教子典故

苏东坡之所以能成为今天我们所知的他,仅靠其过人的文学才华和令人喜爱的吃货本性吗?还与其家庭成长有巨大关系。活动现场,中国当代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蒋蓝分享了数个苏母教子的故事。

进入正题前,蒋蓝首先介绍了程夫人。在中国古代社会,女子出嫁后,常被冠以夫姓,但程夫人却是例外,后世并没有称她苏夫人或者程苏氏,而是尊她为“程夫人”。这一切,都与她高贵的人格品质和对子女成功的家庭教育有关。

bd0e3666f8af46f49f057424c1b86c92.png

程夫人特别重视历时教育,在她看来,学习历史是培养品德、明辨是非的人格训练。程夫人曾用东汉范滂的故事教育兄弟俩。范滂有学问有才干,敢于伸张正义。东汉末年,他向朝廷申诉百姓疾苦,宦官诬告他“为首结党”,将其下狱治罪。范滂赴死前向母亲告别,母亲深明大义,对其赞许。幼小的苏轼听完故事问程夫人:母亲,我长大了要做这样的人,您允许我这样吗?程夫人说:假如你能立下安邦济世的雄心壮志,难道我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

蒋蓝还分享了一个苏家的生活小细节。苏母绝不容许苏轼、苏辙沾上纨绔子弟大手大脚的坏习惯。她曾备有“三白餐”,也就是一碟白盐、一碟白萝卜、一碗白饭。她用“三白餐”锻炼苏轼,使他后来在遭遇艰难困苦时,也能坦然面对。

蒋蓝激情澎湃的分享,配合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创作室主任、国家二级演员姚东伯、成都广播电视台主播王安冉生动的朗诵演绎,让现场参与者们感受到苏母给苏家后代留下的宝贵家风遗产。

剧本围读让观众饱眼福耳福

向苏东坡学习如何面对人生挫折

活动进入尾声,以《苏母传》为基础的剧本围读在现场演绎。姚东伯、王安冉和两位少年一同,生动呈现了这位母亲言传身教的过程。程夫人善于利用身边的情景开展教育。在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引导两兄弟认识唐代诗人李白,讲述李白的爱国、豪放和自由思想。

bb1530cedc6546858b0401357fe32036.png

李白就这样闯入苏轼的生命,并促使他历经人生坎坷、宦海沉浮时,写下那首《水调歌头》。开篇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正是化用了李白的诗句“青天明月何时有,我欲停杯一问之”。琴声与朗读声交错,观众大饱眼耳之福。

活动中,观众纷纷参与互动。在剧本围读环节,扮演少年苏辙的小观众焦韵霖率先举手,分享了他心中的苏东坡。在他眼里,苏东坡像是灯塔,指引其步步向前。“我们要做自己,走自己的路,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焦韵霖希望自己能够像苏东坡一样,做自己喜欢的事,在一生中活得有价值。

金牛区图书馆馆长、党员代表薛雪也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听了大家的分享,我仿佛看到苏东坡先生跨越千年时光走来,乐呵呵地搀扶起每一位在逆境中跌倒的人。”薛雪说,身处逆境之中的苏东坡能够把受限的生活过得生趣盎然,不断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造诣,始终保持不卑不亢、赤诚豁达的态度,这非常值得学习。

“参与这样的阅读分享活动非常有意义。作为青年党员干部,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像苏东坡一样,把每一次的危机当作机遇和机会,能够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奋斗不止。”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