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C919常态化商业运行第一天 为什么成都是首站?
5月29日上午11时许,国产大飞机C919平稳地降落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此行是C919首次载客飞抵成都,开启初始商业运行,成都是C919首批商业飞行城市,从此成都市民可以选择乘坐国产大飞机出行了。
继5月28日执飞上海到北京后,5月29日,东航首架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虹桥—成都天府航线上实行常态化商业运行。上海起飞,落地成都,为何C919会率先选择这条航线?
强势实力
全国第三个“双国际机场”的城市
此次C919起降的上海、成都两座城市,都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
C919大型客机落地的天府国际机场,于2021年6月27日正式投用。从那时起,成都成为了继北京、上海第三个拥有两座大型国际机场的城市。作为“十三五”期间规划新建规模最大的民用运输机场项目,这一“超级工程”总投资超过700亿元,自2011年5月启动选址开始,可谓“十年磨一剑”。
根据《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采取“两场一体”的模式运营,构建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枢纽机场体系。其中,天府机场定位为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主枢纽,是服务成渝城市群的核心机场,重点打造国际客货运航空枢纽。
考虑到成都还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产业、人口等资源还在快速集聚,而机场建设都需要打提前量,所以在全国较先布局双机场——还是双4F机场,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对成都来说,双机场格局形成之后,除了便利出行之外,一方面可以有效分流双流国际机场的运营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产业、人口疏导,优化现有的城市空间格局。同时,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启用,也为中国西部对外开放插上了新翅膀,也为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新动能。在更宽广的时空维度上,格局之变、地理区位之变赋予了城市开放与发展新的势能与动能。从成都出发,便捷、高效的对外交往通道也正加速构建。
拥有“双国际机场”,是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认可,C919的率先选择,也是对成都经济硬实力的肯定。
强劲需求
“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根据四川省第七次人口普查发布的数据显示,成都常住人口为2093.8万人,成都成为重庆、上海、北京之后国内第四个常住人口2000万+的城市。
相对较为发达的产业、超2000万的人口体量,都对航空运输形成了巨大需求。
成都本身是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现有的双流国际机场,在2020年跻身全球最繁忙的十大机场,并以4074.15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三。
天府国际机场通航第二年,凭借1327.6万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成功迈入千万级机场序列、进入全国前十。从民航局发布的2022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中获悉,去年成都天府、成都双流两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3109.3万人次,成都是中国内地唯一实现航空旅客吞吐量超过3000万人次的城市,航空旅客年吞吐量在城市排名中居首位。今年“五一”期间,成都航空枢纽运输起降架次和旅客吞吐量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据公开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成都双流机场已开通航线374条,其中国际(地区)131条,国内225条。截至2022年6月26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累计开通航线202条,“空中丝路”高效通道畅达全球五大洲,天府机场的枢纽地位不断凸显。一个多月前,成都“一市两场”也打开了新格局:3月26日,民航进入夏航季,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首次开始运营国际(地区)航班,中国西南地区联通世界的“新国门”正式开启。
近年来,成都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开放型经济。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认为,就地理意义而言,成都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是连接欧洲和东南亚的最佳枢纽航点。
随着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庞大的航空需求量是航企纷纷布局成都的重要因素。
强大技术
C919上充满“成都智造”
大飞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从设计、制造到生产,都代表着现代工业各个领域最高水平的表达。这架全国首架C919,作为国产大飞机的先行者,拥有全国数百家企业参与研制,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结晶。
这其中,也有一份来自四川的力量,来自“航空经济之都”——成都的身影。
C919从机头到航电系统,再到机舱娱乐设备、灯光、广播,起落架锻件等,C919从外到内,从头到尾,都不乏“成都造”。
包括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参股的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科航电)、中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成飞民机),都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眼前。
带领C919划破云层的机头,就在成都青羊研制,由成飞民机承接。
2009年,依托C919大型客机项目契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成都高新西区投资成立了“电科航电”,搭建起民机航电产业发展平台,C919大型客机的通信导航系统就从这里诞生。要知道,航电系统是飞机的重要系统之一,是飞机安全、经济、便捷、环保运行的重要保障。
除了通信导航系统,直接面向乘客的机载娱乐系统、被称作“客舱系统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客舱核心控制系统、信息系统的研制工作也都来自电科航电。
毫无疑问,C919从研发制造到商业运营,都为国产大飞机产业链上下游带来了更多机遇,而在整个C919大飞机的产业链中,成都的身影不容忽视。
与成都渊源极深的C919,常态化商业运行第一天就选择了沪蓉航线,是对成都迈向航空大都市的又一肯定。
成都的小伙伴们,你想去体验国产大飞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