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双年展与建筑:在天府艺术公园中感知空间、感知艺术 ——对话建筑设计师刘艺

来源:看度新闻 2023年07月04日 10:27

图片1.jpg

天府艺术公园外景图

据悉,2023成都双年展即将在天府艺术公园内的成都市美术馆(AB区)开幕。天府艺术公园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它也是成都市五大主城区之一,便利的交通和周围配套建设的成熟,为观众的出行和生活便利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障。来过这边的观众们,相信对这两座美术馆并不陌生,通常都会被这两座极具现代化气质的建筑吸引。而实际上,这两个场馆也是美术馆建筑中的“新生儿”。它们兴建于2019年,竣工于2021年。在竣工初期便承载了2021成都双年展的展览任务,也被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喜爱和关注。

天府艺术公园内的“两馆”虽然同时竣工,但是在建筑外形上各具特色:成都市天府美术馆在外形上仿佛盛开的花瓣,建筑外观采用流线型的曲线造型,大量使用玻璃幕墙,使整个建筑通透明亮。同时,建筑内部空间布局合理,注重光线的运用,通过大面积的开孔窗户设计,使室内外景观相互交融,营造出具有浓厚艺术氛围的空间。占地约4万㎡,建筑总体分为展览区、艺术教育区和文化交流区三个主要部分。展览区陈列了多个展厅,用于展示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教育区与文化交流区则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场所,设有教室、工作室等功能空间。艺术家和观众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平台,设置多功能演播厅和咖啡厅等设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休闲的场所;成都市当代艺术馆形态起伏如山峦层叠,当代艺术馆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定位为针对当代艺术的展览与研究中心,涵盖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等多元艺术形式。与湖东岸天府美术馆形成差异化定位。艺术展厅净高7米以上,最大展厅高度18米,面积1600平方米,均为无柱大跨空间,适应大尺寸的装置艺术、多媒体、综合艺术等具有突破性尺度的艺术形式,以充分释放艺术家的想象力与作品能量。

图片2.jpg

图片3.jpg

成都市美术馆(AB区)场馆图

当然,天府艺术公园之所有受到观众们的认可,还与园区内的其他配套建筑,如成都市图书馆、迎桂湖、天府111建筑群、以及丰富的绿化景观和远方辽阔的天际线交相辉映,将建筑功能性和审美性紧密融合,形成一个巨大的艺术场域,兼容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与旅客。也因此,在2023成都双年展即将开幕之际,我们也特别采访了这两座美术馆的设计师刘艺,希望帮助观众对天府艺术公园以及这两座美术馆的设计理念和文化方向拥有更深入的了解。

记者:2023年成都双年展“时间引力”即将开始了,本次展览的主题展仍然是在天府艺术公园的两座由你设计的美术馆内。所以想请你聊一聊,经历过上一届的2021年的成双之后,你觉得在当初设计美术馆时的理念,与今天在其内部不断展示的艺术作品之间,有哪些联系呢?

刘艺:从建筑设计上看,美术馆与展览空间只是一个基础,展陈关系的最终实现需要策展人以及策展团队的共同努力。就像是一项接力运动,建筑师完成第一棒,策展人完成第二棒,我觉得上次成都双年展的交接棒完成得就挺好,也相信这次会不错。首先是策展人根据两个美术馆的优势和特点,在展陈空间上有非常明确的主题定位,天府美术馆以常规尺寸的架上绘画为主,而成都当代艺术馆则是一些尺寸较大的综合艺术门类作品展示。其次是成都市美术馆的公共空间特别丰富,通过策展的二次介入完成空间、作品、观众三者间的互动有利于互动性装置艺术的呈现。所以,策展人能够充分利用美术馆所在的环境从而扩张艺术作品的能量,体现了艺术品与美术馆相得益彰的关系。

QQ截图20230704102023.png

刘韡《物的时刻》亚克力、玻璃、镜子、铁架、木、书本、帆布、玻璃钢、聚乙烯 尺寸可变 2022(2023成都双年展参展作品)

记者:2023成都双年展的主题“时间引力”跟时间、空间,以及物理学和科技,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几点在美术馆的设计当中,也会有很多类似的考虑。那么在天府艺术公园的这两座美术馆的设计中有没有考虑到这些元素呢?

刘艺:因为建筑艺术不是一幅画也不是一个雕塑,与其他艺术门类最大的差异在于它是一个时空的艺术,所以我们在美术馆设计时最注重的是它的时空流动性和各展厅之间、公共空间与公园之间的联系。在一个时间点上感受到不同空间是我们在设计时希望传递的一种空间印象,除此之外,还会考虑在同一空间内感受不同的时间。因此“时间——空间”是我们在设计这两座美术馆时非常重要的主题。

引力这个概念是力学的概念也是时空的概念,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希望通过引力的方式来引导人在空间中的行为和流动趋势。最具代表性的是天府美术馆里的螺旋楼梯,这个从负一层盘旋上至二层的悬挑楼梯,拥有龙卷风一样的雕塑体量,将行走中的人卷入空间的漩涡之中,由一种引力将参观者缓缓从一个楼层导向另一个楼层,体验在光明与幽暗之间的穿越。

图片5.jpg

成都市天府美术馆内部图

记者:美术馆往往被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这也是公共美术馆的责任。在这方面,成都市美术馆有哪些方面的体现呢?

刘艺:我认为它应该拥有三个元素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成熟的文化地标。第一个是美术馆的形象,作为一个地标,要从千篇一律的城市背景中跳脱出来必须具有一个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些非常规尺度和形态的巨型建筑物,通过独特、震撼的形象展现在市民面前。第二个是美术馆的亲民性,除了观展之外还能喝咖啡、散心和参与美术馆举办的音乐会等,对大众放低门槛,提供更多元的服务,因为美术馆越开放,整个城市的文化生活便会聚焦于此,地标性就越强。第三个是专业的学术性,成都市美术馆虽然是刚成立的新馆,但他们的管理团队对展览品质的把控、学术高度的维持意识都很突出。

图片6.jpg

成都市天府美术馆内部图

记者:上一届成双有近百万的观众走进展厅,您怎么看待美术馆的空间与大众之间的关系的?

刘艺:美术馆是一个舶来品的概念,是精英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在以前,国内的人没有逛美术馆的习惯,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文化的进步,美术馆已经从少数人的文化场所变成了大众的与当代媒体、时尚活动相关的文化场所。上一届成都双年展迎来了上百万观众,并不是每个人都对美术馆很熟悉,有很好的观展习惯,但恰好因为各式各样观众的到来有利于培养美术馆的专业度、为美术馆积累粉丝、提升整个城市的观展热情。同时,吸引更多的人观展也是大众美育的开始,是美术馆未来的一个重要任务。

记者:在您看来,成都市美术馆与国内其他美术馆相比,在建筑空间上有哪些特别之处?

刘艺:首先,成都市美术馆在规划上与众不同,它不在城市的中心之地,而是在一个公园里面,彰显了成都公园城市的地域特色和生态性。这个公园一方面是一个更大的文化区,有文化商业街区、图书馆、自然公园等配套服务,而商业街区、自然公园、美术馆三者融合的关系放到国内美术馆领域中,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其次,成都市美术馆的公共空间是目前国内美术馆中最富吸引力、打卡率最高的美术馆,它通过视觉的吸引力和艺术感的空间表达,将人们带入一个“空间——展品”的艺术环境,在沉浸式观展中建立与当代艺术新的对话关系。

QQ截图20230704102337.png

朱锫《马家窑遗址博物馆》泡沫板150×180×44cm 2023(2023成都双年展参展作品)

记者:最后,您对即将举办的2023成都双年展有哪些期许呢?

刘艺:首先,我希望艺术家能更好地挖掘场馆自身的空间特征,将这种空间特征所产生的能量与艺术品的能量结合起来。上次双年展,因为场馆前期还没有建成,所有策展人都是根据图纸来想象展示的效果。在建成后,那一届总策展人范迪安主席被现场空间所打动,他希望下一次双年展举办时所有策展人都能到现场看一看,也许会有新的灵感。其次,我希望本届成都双年展是承上启下的,通过两次双年展的积淀找到未来成都双年展在全球艺术双年展体系里的独特定位和身份识别度,从而吸引更多的艺术家参与其中,找到成都双年展的学术身份。最后,希望成都双年展可以持续地越办越好,成为成都越来越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图片8.jpg

刘艺

成都天府美术馆主创建筑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第六届中国青年建筑师奖”得主,RIBA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百名中国建筑师”。设计作品获得包括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文化部“中国首届设计大展优秀奖”,ASIA DESIGN AWARD年度亚洲设计大奖等重要奖项。

图片9.png

2023成都双年展主视觉海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