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成都|小暑:时逢小暑至,万象正韶华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蕴含了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和生命哲学。时光流转,二十四节气千年来经历了哪些民俗?人们的生活又有何改变?癸卯兔年,看度新闻推出《节气成都》系列报道,带你走进节气与城市的故事。
2023年7月7日
我们迎来夏季第五个节气——小暑
倏忽温风至
因循小暑来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
空气湿度逐渐加大
天气渐渐由干热转为闷热
“桑拿模式”即将开启
依次点击【小暑】
解锁“花事”成都手绘动态海报
小暑有三候
一候温风至。小暑节气之后,天气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阶段,凉风习习的日子已经远去。这之后,即便有风,也都是“温风”,天地之间仿佛变成了一个大蒸笼,风吹在身上很不舒服。
二候蟋蟀居宇。小暑时节,蟋蟀的羽翼还没有长成,只能躲在洞穴中“面壁”。等到农历的七八月份,蟋蟀才会跑到田间求偶。
三候鹰始鸷。雏鹰开始感受到肃杀之气,幼鹰由老鹰带领,从鸟巢中飞出来,在清凉的高空中翱翔并开始学习飞行搏杀猎食的技术,为以后的搏击长空做准备。
“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夏日炎炎,天气闷热,小暑时节里,老成都人一般会做些什么呢?
老成都的小暑日:
水井避暑
旧时,成都城内外河流纵横,地下水十分丰富,成都居民饮水也主要靠井水。据民国初年傅崇矩撰写的《成都通览》记载,老成都城围城48里,穿城9里,有516条街,2515口井。
老成都著名的水井之一——诸葛井 图源成都水务
一口口水井,连接了老成都的市井生活,也成了成都人夏天的避暑胜地。在炎热的夏季,井水就是天然冰箱。黄瓜、西红柿、西瓜……这些果蔬在井水里浸上个把钟头再吃,便能把炎热气息一扫而空。晚饭后,老成都人也最爱在水井边“摆龙门阵”,让徐徐的夜风,吹散一天的暑气。
饮茶解暑
夏日避暑,老成都人最喜欢喝的便是解暑清凉又便宜的老鹰茶。老鹰茶的原料是毛豹皮樟的嫩枝嫩叶,晒干后可当茶泡饮,叶片呈椭圆形,面绿背白,故又称白茶,泡饮时较清香,滋味厚实,先涩后甘。
消暑解渴的老鹰茶 图源绿色蒲江
上世纪,成都的饭店经常把老鹰茶作为夏天免费提供的饮品。伙计干活累了,端起海碗,一喝就是一大碗。而在成都街头,还有不少乐善好施之人,一到夏天,就在自家门口摆上免费的茶水摊,用干净的小木桶装满煮开的茶水,走累了的路人或轿夫苦力,人人都可来上几碗。
泳池打卡
上世纪20年代起,随着新兴体育项目在成都萌动发芽,游泳作为体育运动也出现在成都人的视野中。“到游泳池里去游泳”成为老成都人眼中十分时髦的事,而成都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游泳池正是晶金游泳池。晶金游泳池由中国早期体育教育家向志均主持修建,位于离华西坝钟楼不远的三台山背后,池水是从火烧堰下游水闸引入的沟渠水,水质清澈。
胜利游泳池广告单图源成都市档案馆
晶金游泳池的建立,让老成都兴起了一阵游泳风潮。游泳池附近也开起了茶馆、咖啡厅、餐厅,形成了一个“小商圈”。抗战胜利后,晶金游泳池更名为胜利游泳池,热闹程度丝毫未减,成为上世纪成都人的夏季避暑胜地。
如今成都小暑日:
爬青城山
盛夏至,成都人也迫不及待奔向避暑胜地。其中,青城山因森林覆盖率高,以及空气中的氧离子高达98%以上而备受喜爱。作为蜀茶著名产地和道家文化发源地,青城山始终吸引着数量可观的市民和游客。
在青城山,感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图源青城山都江堰
青城后山更是遍布美景,一路飞瀑和水潭,溪水奔流带来无限的清凉,成为人们夏季徒步旅行、避暑游玩的首选地。
品茶纳凉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从前的老成都人用海碗喝茶,如今,成都人更爱寻一处清净,细细品茶。盛夏暑旺,品茶养心,不管是山间、林中,还是水边、寺庙,总能找到一处清心养性之所在。在暑热里,感受茶叶富有的香气。
喜迎大运
有别于以往的夏天,7月28日,成都大运会将正式开幕。这个小暑,成都人的运动氛围前所未有地高涨,在环城绿道上骑行、在体育场里挥洒汗水……运动成为这个夏天,成都人最时髦的社交方式。
“大运热”不断升温,7月6日上午11时,成都大运会第二阶段体育比赛门票上线销售,近9万张门票面向公众销售,点燃了大家的抢票热情。这个不一样的夏天,成都与世界性赛事双向奔赴,全球青年人同聚蓉城,共襄青春盛宴,成都的文化魅力也将尽情向全球的青年运动健儿展示。
时逢小暑至,万象正韶华
一起共迎大运
让“蓉火”燃得更旺
小暑时节
气温高,天气炎热
大家也要注意防暑降温
保持身体健康
更多推荐:《节气成都》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