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今日入伏!这些注意事项不要忘记

来源:看度新闻 2023年07月11日 07:25

7月11日,今年的三伏大幕正式开启。据了解,今年三伏大致为:

初伏

7月11日至7月20日,为期10天

中伏

7月21日至8月9日,为期20天

末伏

8月10日至8月19日,为期10天

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三个带庚的日子为庚午日,对应的公历日期是7月11日,所以这天就成了今年入伏开始的日期。每年入伏的开始日期虽然都不一样,但均在公历的7月中旬,就21世纪这100年来说,为7月11日至20日,所以今年是本世纪入伏最早的年份之一。

b56d6e9646aa469d94bbf660774c9f45.png

三伏天大约都集中在公历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正好处在小暑和立秋之间,天气既潮湿又闷热。我国古人在诗句中就描绘了三伏的各种炎热,如“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等。

其实在三伏天来之前,我们就已经遭遇了今年最大范围高温天气。截至7月9日14时全国气温排行榜上,河南焦作41.4℃排名第一,当然成都的气温也不低,9日当天最高温达到了39.8℃。

1.jpeg

尽管,近两日在强降水的影响下,成都会有短暂的降温,但很快也会恢复到“热晴”模式。因此,在伏天期间,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顺利度过这段酷热难熬的时节。

“三伏”防暑最重要

三伏天首先要注意防暑降温。尽量避免中午阳光最强或温度最高的时候外出,必要外出时带上遮阳伞。如果在夏天或高温作业场所工作一段时间后,有轻度头痛、头晕、耳鸣、恶心、眼花、无力、口渴及大量出汗等病症,就是中暑先兆,此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清凉通风的环境中,解开衣服,涂擦清凉油,服人丹或十滴水,多喝淡盐水或清凉饮料,头部冷敷。经休息、降温处理,一般4小时即可恢复。如果体温一直不降,需尽快去医院救治。

其次,注意饮食调节。尽量少吃脂肪类厚腻荤腥的食物,更要少吃辛辣之品,以适应夏天胃肠的消化能力。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佐以鱼肉蛋奶,保证人体必须的水分、盐水、热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物质的补充。

再次,注意补水。大汗泄气,容易导致咽干口燥、口苦,也损气,让人出现困乏等状态,因此要注意减少外出和及时补水。除了多喝水之外,也可以通过饮食摄入水分。多进水果、羹、粥等水分较多的食物。

6df7bfbd16a64dc39bf71033b9b83876.png

“三伏”不能做的事

西瓜解暑不宜多吃

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确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

西洋参是夏天最好的补气药之一,是参中唯一一个不上火、不伤阴。特别是汗出过多,人觉得很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对苦夏者很有利。

不要不吹干头发就睡觉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可以不吹干、擦干头发就睡,但实际上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所以,夏天也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

不要对着空调吹

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纳凉熬夜是大忌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分钟都可以。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久坐不动

夏天动一动就出汗,现代人不像以前,爱动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夏练三伏,就是告诉我们,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

c1f0ecf2e9124ab69d417ab5deb5c40d.png

“三伏”高温 消防安全不可忽视

电气防火

因降温、生产需要,用电量剧增,单位、居民家庭要及时检查电气线路,更换残旧老化电线,正确敷设电气线路并安装漏电保护开关和过载保护装置,禁止超负荷用电,防止引发电气火灾。

仓库防火

可燃物资仓库应及时翻垛,保持通风良好,保持墙距、柱距、垛距、顶距、灯距,保持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加强用电安全检查,人离断电。

驱蚊防火

点蚊香驱蚊,点燃的蚊片不要靠近蚊帐、被单、衣服等可燃物。在使用电热蚊香器时也需谨慎,要注意通电时间,防止因电热器使用时间过长,烧毁电热器导致火灾事故。

车辆防火

夏季高温,汽车内严禁放置打火机、花露水、香水、移动电源等受热易发生爆炸的物品。车主应定期对车辆维护保养,防止电线老化和接触不良;车载灭火器要定期进行检测更换,确保有效好用。

家庭防火

各居民家庭要养成“三清三关”好习惯,即及时清理阳台、厨房可燃物和楼道杂物,离家和入睡时要关火、关气、关电。教育小孩不要玩火,因农忙外出时不要将小孩独锁在家里玩耍。

出行防火

进入人员密集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请留意安全出口、灭火器材位置,熟悉疏散逃生路线,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火灾逃生

遇有火情,请立即拨打119报警,牢记“小火快逃,浓烟关门”,做好防烟避火,视情选择正确的逃生方式。

这些注意事项你记住了吗?

资料综合:新华社、中国天气网、成都消防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