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 终年94岁
据俄新社、塔斯社12日援引法国媒体消息报道,欧洲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
米兰·昆德拉于1929年出生于捷克,于1975年移居法国,其作品有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等。
米兰·昆德拉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到《生活在别处》,再到80多岁高龄时创作的《庆祝无意义》,他笔下的故事和提出的问题让读者难以忘怀。尽管常年无缘诺贝尔文学奖,米兰·昆德拉的世界级文学成就早已举世公认。
2019年,这位长期寓居巴黎的异乡人在流亡40年后,重新获得来自祖国捷克共和国政府的公民身份,捷克外交部感谢昆德拉的作品“让捷克享誉世界”。2020年,昆德拉获得卡夫卡文学奖,这是继之前的耶路撒冷文学奖(1985)、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1987)、捷克国家文学奖(2007)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奖项。
米兰·昆德拉作为20世纪小说美学革命的伟大探索者,米兰·昆德拉自觉继承自塞万提斯以来的欧洲小说传统,在“叙事的小说”(以巴尔扎克、大小仲马为代表)、“描绘的小说”(以福楼拜为代表)之外,凭借《生活在别处》(1973)、《笑忘录》(1979)、《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1984)、《不朽》(1990)等一系列杰作,创造了“思索的小说”之高峰,从而“将哲理小说提高到了梦幻抒情和感情浓烈的一个新水平”。
窃以为,在昆德拉从《玩笑》(1967)到《庆祝无意义》(2014)的全部小说作品中,乃至其精彩绝伦的四本思想随笔(《小说的艺术》(1986)、《被背叛的遗嘱》(1993)、《帷幕》(2005)、《相遇》(2009)),都始终贯穿着带有昆德拉鲜明印记的两大关键词:一曰“音乐性”,一曰“中欧性”。
前者规定了作品的形式结构和美学风格,后者则描绘了作品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地图。尤其是后者,可以说不能深入理解昆德拉关于中欧主题的深邃思考,就难以掌握其小说艺术的精髓。
资料综合:环球网、澎湃新闻、封面新闻等